記者 董洪亮 2009年11月20日07:26 來源:人民網
學分制不僅賦予學生以學習的自主性,使得學生在自主選課上有了更大的空間,也給大學教育增添了活力,使得學生既可以修滿學分,提前畢業,還可以選擇休學到校外創業或者打工,然后再復學。
學分制是學習西方大學的做法,在與學年制的結合方面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學生如何更好地認識并把握學分制、以提高選課的自主性?學校如何擴大師資等教育資源,為學分制的充分實施提供條件?
學分制作為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的一個重要途徑,目前許多高校正在探索使之完善的有效措施。
休學創業的學生案例,顯示學分制的活力
李四維是學分制的受益者,他2005年從南開大學附中畢業,進入北京交通大學軟件學院讀本科。2007年春季至2009年春季,李四維選擇休學創業。
李四維在天津注冊了一個生產、推廣水下機器人的公司。他日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學分制讓我和同學們有了更大的學習、發展空間,如果學校不實行學分制,我根本不可能在讀書期間就創辦公司。”
充分發揮自己的興趣和特長,積極研究、主動適應學校的制度,李四維的經歷對大學生富有一定的啟發性。他在中學時就愛好計算機,由于有計算機方面的特長,李四維被保送進入北京交大。他說,到大學后,學校的《學生手冊》介紹學校實施學分制的具體情況,“我就思考自己怎么來合理分配學分,以便于更好地發展自己的特長、興趣。” 李四維與同學一起創辦了一個計算機方面的學生社團,還積極參加數學建模競賽,他告訴記者:“除了專業知識,在大學里所受團隊合作、為人處世的熏陶對我創業也有很大幫助。”
據了解,許多實行學分制的高校,一些提前修滿學分、通過畢業論文答辯或畢業設計的學生能夠提前畢業。
學分制如何促進教育質量提高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1999年開始推行學分制,至今已有10年之久。學院教務處處長江新興說,學分制對于提高教學質量確實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學校每學期開出了大量的專業選修課、公共選修課,學分制給學生更多的選課自由,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知識結構、學習興趣進行選課,對于學生的成才有好處。
為了拓寬學生的視野,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學分制還支持學生跨系、跨校選課,在本校外系和本校確認的其他高校修得的學分,學校予以承認。比如,該院與中國傳媒大學之間就有學分互認的做法。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還與國外多所友好交流學校互認學分,其中包括外語類的英、日、阿等語種,非外語類的旅游、金融、法律等專業。學院又在與對外經貿大學就學生學分互認進行協商。
據記者采訪多所高校得知,學分制涉及學生培養的許多方面,其中與學制密不可分。學分制要求彈性學制,就是說,本科學制不能框死在4年。目前,我國實行學分制的高校一般學制都放寬到6年,在6年中完成學分即可,有的學校時間彈性更大。
培養方案如何按照學分制設計?據北京交大教務處副處長侯永峰介紹,學校本科生按大類培養,就是新生按學院入學,一、二年級不分專業,進入大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專業或者方向。學生學習的內容共分通識、學科門類、自主教育3個模塊,每個模塊中分為必修、限選兩個部分。北京交大實行完全選課制,所有的課程都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必修課學生可以選擇教師,這給教師比較大的壓力,促使教師認真對待教學。學分制在增強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同時,是否會出現“放羊”失控現象?侯永峰說,學校有配套的學業警示制度,每個學期有最低學分的要求,達不到要求的學生會收到學校的警示和提醒。
與西方一些大學比較,我國許多高校通過學分制給學生選課的自由也不少。
據北京工業大學張永祥教授介紹,英國伯明翰大學本科生必修學分約占總學分的83%,限選、任選學分共占約17%;北京工大本科生限選、任選學分共占約24%。
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常務副院長鄭國民教授曾在哈佛大學學習多年,他說,學分制與彈性學制的結合方面,在哈佛大學表現并不明顯,本科生絕大部分都是4年才能完成學業。哈佛大學規定學生先修通識課程,再修專業課,學生的課程壓力大,雖然實行學分制,由于學校要求的必修課偏多,而且課程的結構與數量都是規定死的,所以,學生的選擇性并不是特別強。
鄭國民認為,過去我國高校的課程設計、學制及培養方案是自上而下的、完全計劃性質的,現在,高校實行學分制,尊重學生的需求,給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這是中國高等教育的一大進步。
學分制需要怎樣完善
有的教育專家評論說,學分制在我國多數高校執行得不夠完全、不夠徹底,與原來的學年制沒有太大的區別,雖然允許學生選課,但在現實中,學校對必修課、整個學分結構多為硬性規定,學生可以選擇的課并不多,可選的時間也不夠長。對比日本的情況,有的教師認為,日本的商科學生只要主科幾門課程選擇商科,其他課程完全能夠選修別的模塊的教學內容,這些學生都可以畢業。
在肯定學分制的同時,一些大學生在校園網上討論學分制時說,“想選的課名額已滿”,“對所選課程的授課老師、主要內容并不太了解”,“有時就是為了拿學分”……在校學生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分制的不盡完善之處。
學分制的一個前提是校方能夠開出比較充分、豐富的課程,供學生選擇。然而,許多高校有關負責人都向記者反映,由于受師資所限,學校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選課愿望。做得比較好的北京交大每學期能夠開出2000個課堂,但仍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除加強師資力量外,北師大鄭國民教授建議教師應該通過多種渠道,主動向學生介紹自己所開課程的講授內容、特色以及對學生的要求。他說,在哈佛大學,無論多么大牌的教授,新學期都會向學生介紹自己的課程。
某些高校的具體管理人員認為,雖然學校允許學生延期畢業,但在實際操作中存在困難,“學生4年沒能修滿畢業要求的學分,不管剩幾個人,學校都得安排他們繼續學習,管理上挺麻煩,這種事挺頭痛,他們又占了學校的教育資源。”
學校當然希望學生提前畢業,但是,現實中能夠提前修滿學分的學生并不多。據了解,有一些實行學分制執行得比較徹底的高校提前畢業的學生也不到1%。許多高校并沒有按學分收費,而是按照學年收費,學生如果因為比較少的學分而延長至5年、6年畢業,就要交整年度的學費,而且,找工作時也面臨一些麻煩。據了解,有一些實行學分制的大學按學分收費,北京的高校多為按學年收費。因此,有專家建議,最好都能按照學分收取學費。
從社會的角度看,一些用人單位的負責人會對提前畢業的學生打一個問號,他們總認為大學本科應該是4年,“你怎么3年就畢業了?”看來,學分制的實行也需要社會的理解和支持。
北京交大的一項調查表明,有20%左右的學生能夠用好選課自主權。北師大教務處處長涂清云教授認為,完善學分制,也需要學生自身增強自主性,使用好自主權,不但主動選課,還要明白選課的目的。他說,現在許多學生選課存在盲目性,這可能與他們對未來的職業取向不確定有一定關系。對多數青年來說,讀大學是一個明確的目標,讀完大學之后干什么,就不太明白了。
因此,有專家建議,應該加強“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專業導論”兩門課程的配合,引導學生選課。
有的教育專家指出,一些教師不太負責任,給學生評判學分稀里糊涂;有些教師講完課就走人,學生再難見著他,無法給學生指導參考資料,更談不上與學生交流、研討了;還有一些教師一旦帶研究生,就不給本科生開課了。這些問題,也需要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