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09-12-22 09:38 來源: 海南特區報
15名香港大學生自費來瓊支教
來自澳大利亞、新加坡的2名大學生一同參加為期半月的支教活動,調研“海南教師狀況”
核心提示
由香港大學學生自發成立的志愿者團體(志愿會“BTP”),其會員兵分兩路:一支赴非洲從事公益活動,另一支到海南中西部山區支教。昨天,來自中國香港和澳大利亞、新加坡5所高校的17名志愿者抵達海南,利用假期時間開始他們半個月的支教活動。17名大學生此行系個人自費,除支教外,還將就“海南教師狀況”進行課題調研,并將調研成果提供給海南有關部門參考。昨天上午,海南特區報記者在海口采訪了這些支教志愿者。記者陳標志文/圖
17名大學生自費來瓊支教昨抵???/p>
一路風塵仆仆,從香港乘坐大巴到深圳,再乘飛機抵海口。昨天一大早,來自澳大利亞、新加坡和中國香港5所高校的17名在校大學生來到了海南。他們是一支支教志愿者學生隊伍,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到海南中西部山村學校從事15天的支教活動。
“沒有外人給他們提供經費,完全是他們個人自費組織來的。”昨天上午,志愿海南愛心社相關負責人符修海告訴記者,這些在校大學生為了節省開支,在深圳寶安機場候機廳坐了一晚上。符修海等人代表海南的志愿者,迎接這支支教隊伍的到來。
記者了解到,17名赴海南支教的大學生中,女生有11人,除了安迪希、黃慧璇兩名女生分別來自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外,其他學生均來自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這些支教大學生中,絕大部分是第一次來海南。
“我們這次假期社會公益實踐活動兵分兩路,一支隊伍去了非洲,一支來了海南。”香港大學一志愿者告訴記者,志愿會(Beyond the Pivot,簡稱“BTP”)是香港大學學生自發成立的志愿者團體,目前已籌劃和開展了3個獨立的志愿者項目。而安迪希和黃慧璇在這次支教活動中屬于“臨時客串”。
“這些大學生中,大都是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比較活躍、成績比較優秀,且家庭條件比較富裕的獨生子女,年齡都是20歲左右。他們的負責人在今年9月份就與我取得聯系,表達了他們要到海南支教的想法。最后經過商討,決定在今天來海南。”符修海說,“他們有詳細的支教計劃行程,時間安排得很緊湊,一個支教學生對我說,他們在海南支教,一秒鐘也不能浪費。”
海大研究生趙紅亮傳授山區支教經驗
盡管一路風塵,一臉疲憊???7名支教大學生一到??诰推惹械叵肓私夂D仙酱褰逃闆r,以及如何與山里的村民和孩子打交道。昨天上午,符修海專門請來了曾經在海南偏僻鄉村支教多年、現海南大學2008級碩士研究生趙紅亮給這些支教學生傳授經驗。在海南省圖書館的接待室,這位用愛心故事感動和激勵無數社會青年的“向群弟”,給來自香港等高校的小弟弟、小妹妹們講述如何與支教點村民和孩子們相處的感受。
趙紅亮1977年出生于河南省安陽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年幼時因打針不慎腿部神經受損,從此左腿落下了殘疾。雖身有殘疾,但其身殘志堅,樂于助人、充滿愛心,中學時資助兩個革命老區的學生,大學時定期到敬老院做義工。大學畢業后,他放棄了條件優越的工作,自愿到海南最貧困的山區支教多年。他崇拜“抗洪英雄”李向群,大學時以“向群弟”的名字向全國多所希望小學捐款捐物。
因為早就聽過趙紅亮的感人故事,這些莘莘學子希望他能傳授些支教的經驗。當香港大學一學生問到“你在山區教什么課程”時,趙紅亮回答說:“我什么都教,物理、數學、地理和計算機等。”在場所有的大學生同時發出感嘆聲。符修海插話說:“我不知道你們聽沒聽說過‘萬金油’,用我們海南話講就是‘萬能’。海南偏僻山村的教師就是‘萬金油’,什么課都可以教,萬能教師。”
“我們如何與山區的小孩子打交道,應該注意點什么?”有個女生急切地問。趙紅亮告訴她,山里的孩子很淳樸,原生態的那種,只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與他們很好打交道。“我在山區支教的時候,我教孩子們學英語,孩子們教我學當地方言,相互學習,彼此尊重,關系處理得很融洽。”趙紅亮說,“我要離開的時候,山里的孩子送我手工禮物,很是不舍,這是人生一段最美好的回憶。”
聽說鄉村男教師多支教女生們齊驚嘆
“我們去他們那里支教,不僅僅是給山里孩子們傳授知識,而且還要盡最大能力給那里的村民提供幫助,他們會懂得感恩的。”趙紅亮說。據記者了解,趙紅亮在白沙支教期間,走遍了一個鄉鎮的27個村莊,不僅僅是為學生走家訪,而且給當地村民傳授橡膠樹等病蟲害防治技術,村民們都把趙紅亮當親人。“偏遠山區的老人可能一輩子也沒有走出過大山,給他和家人照張全家福,對于我們來說是舉手之勞的事情,但對于他們來說卻顯得意義非凡。”趙紅亮也希望這些支教大學生能把村民當成親人。趙紅亮還向大學生們介紹了防螞蟥等野外生存技能。
趙紅亮說,雖然隨著海南各級政府部門對當地教育的投入加大,許多地方教育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但有些地方由于地理環境的原因,師資力量依然很需要支教老師的支援。“你們不是還帶著‘海南教師情況’課題調研來的嗎?我告訴你們一個特點,海南鄉村教師中男教師多,女教師少。”“啊?不會吧。”趙紅亮剛說完,在場的女大學生不約而同地發出驚訝聲?,F場氣氛頓時活躍起來。
趙紅亮說:“山里的孩子基礎比較差,你們多留意這一方面。”
海南志愿者:這些富裕家庭孩子很節約
這次來海南支教的17名大學生,大多數家庭條件較為富裕,但他們并不是一般人想象中的那樣,他們懂得節約,來到海南后就被海口當地的志愿者帶著去博愛南路采購被子、枕頭以及塑料桶等生活用品。“17個幾元錢一個的塑料桶,17床40多元一套的鋪蓋,因為是批發價格更便宜。”符修海告訴記者。
“他們一到???,我就帶著他們去博愛南路買生活用品,那里的東西便宜,一床被子35元,一個水桶也就幾元錢,各買了17套。今晚他們就住在??谑薪嫉纳n西小學的學生宿舍里,他們在學校食堂的伙食每人每頓6元錢。”符修海告訴記者,這些都是支教大學生自己的意思。
記者也在支教大學生提供的一份活動計劃書上見到,其中經費預算項目中,日用品購買、外出活動車費、飲食等開銷標準列得很詳細:伙食15元/天、住宿費50元/天等。昨天中午,支教大學生要從圖書館前往海南師范大學附近就餐,17名大學生從省圖書館步行到馬路對面等公交。“我們是來支教的,不是來旅游的。”一名香港大學的學生對記者說。
“我還有一個問題,如果與山區的孩子們相互講故事,我們都是80后,生活的環境與他們不一樣,講我們的生活故事會不會給他們造成傷害。”一名女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因為這些前來支教的大學生,大多數家庭條件比較富裕,他們擔心自己的成長環境會傷害到山區的貧困家庭孩子。趙紅亮幽默地回答說,每個人都有自己成長的快樂,山區的孩子童年生活同樣精彩,“打個比方說,他們從小就能跟著父親去打獵,你們就沒有這種快樂。”
新加坡女生:從“海南雞飯”了解海南
20歲女大學生安迪希和黃慧璇分別來自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經常在當地做義工的她們,這次也加入了海南中西部支教活動。昨天,記者分別采訪她們。來自新加坡的黃慧璇告訴記者,她是從新加坡的海南雞飯了解中國海南的。
“這次學校放暑假,我就趁著假期過來了。”安迪希見記者不解的樣子,急忙解釋說,“我們那里與你們這里不一樣,你們現在是放寒假,我們那里是放暑假。”坐在記者面前的安迪希顯得很文靜,記者問一句她答一句,臉上還不時地露出微笑。她告訴記者,她們學校放“暑假”3個月,以前她都利用假期去做義工,后來在網上見到香港大學的學生發帖,稱要到海南支教,她就報名參加了,“我很幸運,被選上參加這次海南支教行動。”
而黃慧璇說話顯得更逗,記者問她,以前來過海南沒有,腦海中的海南是什么樣子?她說這次是第一次來海南,以前在新加坡見得最多的是“海南雞飯”。“現在在我們新加坡,海南雞飯都變成了當地人一種常見的食品了。”黃慧璇告訴記者,她家有3個兄弟姐妹,家庭條件還算可以,“媽媽在家做全職太太,爸爸是建筑工程師。”
今天,來自香港等5所高校的17名大學生,將在海南開始他們為期半個月的支教生活。他們第一站支教點是??谏n西小學,然后沿西線前行,先后抵澄邁、儋州、東方等海南中西部山區支教。在海南支教過程中,他們還將就“海南教師情況”課題進行調研,并將調研成果交海南有關部門參考。“我們還會將海南的山山水水和山區教育情況,以圖片和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寫成網絡日記,讓更多的人了解海南。”香港大學一名支教女生對記者如是說。
來源:南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