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高消費:一咬牙買條項鏈送女友
2006-05-12
一咬牙買條項鏈送女友校園高消費令人憂
“一月五百貧困戶,千兒八百剛夠住,兩三千元是扮酷,四千五千真大戶!”這是記者日前在南京某高校聽到的順口溜,而據記者了解,現在在大學校園中,學生高消費的現象已屢見不鮮,有的學生甚至靠借債來大手大腳地花錢,這種不健康的消費觀念令老師們憂心忡忡。
學生高消費,錢都花到哪兒去了呢?據一些高校輔導員介紹,主要是衣食住行和談戀愛、考證書。有的學生大四畢業找工作要打扮,砸在包裝自己和配備手機上的錢就有好幾千。還有學生嫌學校宿舍條件不好,自己每月花幾百元在校外租房,還配置熱水器、空調、電腦等,有的高校密集地區附近甚至形成了學生公寓產業。
另外,談戀愛也是學生尤其是男生“燒錢”的主因。據一位輔導員介紹,她所帶的三年級班的女生常常在宿舍比男朋友,今天這位女孩的男朋友送她一套名貴化妝品,明天那位女孩就會炫耀男友送的白金戒指,而且這樣的攀比“檔次”越來越高,甚至還有男生一咬牙買了鉆石項鏈作禮物。而逢年過節或生日的禮物更是一次都不能少,“禮輕情義重”可不吃香,舍得花錢才是真“男子漢”。
為學習花錢可以說是大學生高消費中惟一還算正當的理由。這兩年競爭激烈,大學生中興起了考證熱,可是考這些五花八門的等級證書往往需要昂貴的學費和書本費,有時一個證就要花上千元。
學生高消費錢從哪兒來呢?不外乎跟家里伸手要和自己賺外快。不過畢竟一月供得起孩子上千元花銷的家庭還在少數,兼職賺外快就成了這些高消費學生比學習還重要的事。最近幾年很多學生已不滿足于做家教掙辛苦錢了,炒股、開小店做生意成為充實荷包的快捷方式。
對于大學生高消費的現象,有關專家分析說,很大程度上是互相攀比的心理作祟,而這種攀比又將消費節節抬高,有些家境不佳的學生,既不忍心向父母伸手,又沒有能力賺外快,會產生強烈的自卑感甚至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和行為問題。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