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民晚報·新民網 2010年01月08日02:47
拿著助學金 “貧困生”上學放學都打的 學校獎助學金評選標準和程序受質疑 專家:這種現象與社會大環境有關 本報訊(記者 張瑜琨 實習生 蘇曉明 大學生記者 張才溢) “天天坐出租車上學放學,還拿貧困救助金。” 湖北愛心社一負責人吳旭可昨日致電本報稱,湖北省某重點示范高中的一名“貧困生”每天上學放學都坐出租車,竟然還拿著貧困救助金,這讓曾被選為湖北愛心大使的吳旭可很生氣。 吳旭可對于拿著貧困助學基金卻坐出租車上學放學的學生感到很失望,“能夠坐出租車上學放學,就說明他家里不貧困,并不具備拿助學金的資格,我對這種學生感到很失望,看到那些真正的貧困生拿不到助學金,我感到很痛心。” “學校并沒有走訪核實,因為一一走訪核實的費用太高,我們根據平時的表現來確定受資助名單。”該貧困生就讀高中政教處主任王老師介紹,“該生受資助后,有的同學反映了該生上學放學坐出租車的事實,我們隨即取消了對她的資助。” “她既然有錢上學放學都坐出租,難道還在乎這點貧困資助金嗎?”一位同學氣憤地說,“這是一種誠信問題,是道德低下的表現。” 同樣受資助的李同學對此也頗有微詞,“我也是受資助的,我其實沒有資格去說三道四,但是我覺得,我們都應該去為那些真正貧困的學生著想,不應該貪圖小便宜。” “許多高中包括大學,都存在學生虛報家庭年收入的情況,從而拿到助學金,買電腦、相機。”吳旭可表示,這與很多學校的獎助學金的評選標準和程序不合理有關,“獎助學金評議制度需要改進,必須讓助學金資助那些真正需要資助的人。” 聲音 “既然是貧困生,每天上學放學都坐出租車,這種做法確實不應該。”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張德華表示。 “但同時我們也應更理智看待,我們總是要求貧困生生活要簡樸,難道他們就只應該‘撿別人剩下的飯菜’?貧困生有權利向往更好的生活。”張德華有些激動地說。 對學生的虛假申報問題,張德華表示,這有學生本身誠信度的問題,但也與整個社會的大環境有關系,“整個社會的大環境不好,而我們要求學生100%的誠信,這是不人道的,也是苛刻的。” ◇記者調查 虛報家庭收入申請助學金 大學生稱“為盡孝” 本報訊(記者 張瑜琨) 記者昨日在我省某部屬高校看到,一位同學的學工部個人檔案上,家庭的年收入竟然是500元,這讓人難以置信。此檔案為學工部助學系統設置,主要作為評選助學金的依據。該生稱,此舉是“想替父母分擔一部分生活費,是盡孝。” “我們也知道這個數據不真實,現在哪個家庭的年收入才500元?”該校學工部負責人表示,這些同學主要就是為了能得到每年2000塊錢的學生助學金才虛報了家庭情況。 經過調查得知,這并不是一個特別的例子,在該校有70%—80%的同學存在虛報的情況,填寫的家庭收入狀況均不屬實。據了解,學生這么做有的是因為不想張揚,而有的是為了能夠得到助學基金。 “我不覺得這是一種道德低下的表現,因為我只想拿點助學金減輕下父母的負擔,也是盡自己的一點孝心。”一位拿到助學金自稱家庭年收入為1000元的同學說,要是他自己如實填寫,他肯定得不到助學金,因為很多同學都是瞞報,都填得很低。 對此,該校學工部的負責人表示也很無奈。“對于貧困生的確定難度很大,如果一一下去走訪調查,那真的太困難了,費用太高,我們只能寄希望于學生能夠自覺誠信,寄希望于各院系能夠認真對待,同學檢舉。” ◇相關新聞 高校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將“抄家底” 本報訊(記者 張瑜琨 通訊員 程學奎 梁煒) 昨日,在省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總結表彰大會上,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馬文華表示,高校資助誠信機制有待加強,助學貸款的還款違約率仍占有很大比重。 湖北省教育廳副廳長張金元在會上強調,做好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是高校應盡的責任,我省資助工作要進一步加強對高校資助工作以及對申請資助的學生進行全面摸底,并建立健全評審機制,對資助專款經費要公開、透明,及時落實獎助學金的發放,將資助工作納入高校評核范疇。 資助流程將由學生申請填寫家庭情況表,并由鄉鎮,縣級民政部門核查、蓋章,以及學生所在院系對該生家庭情況進行回訪,并按貧困程度進行分類管理,最后把學生反饋的信息移交至高校學生資助管理中心。 張金元在會上透露,目前的資助工作缺乏誠信以及良好的法制環境,“要按照資助政策,建立健全資助管理機構,明確工作職責,并對經費投入進行督辦檢查。切實把高校資助工作做深、做細、做全。” 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馬文華也在會上談到,高校資助誠信機制有待加強,助學貸款的還款違約率仍占有很大比重,“希望加強感恩教育,確保資助體系不斷完善。” 貧困生領取助學金,是國家對教育、對學生完成學業的支持。然而,拿著助學金卻“亂花錢”,無疑是極大地浪費了助學愛心。
來源: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