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這個話題,得從中國教育所謂的產業化說起。中國學校教育,原本不存在所謂的產業化問題,但是從某個時候開始,教育主管部門可能覺得從教育上可以撈很多油水,而他們沒撈到,所以,就開始出現了教育的產業化。但是,習慣進行宣傳工作和形式工作的他們,冠以十分大雅的說話,教育社會化。
本文不談具體的教育社會化問題,把和教育緊密相關的一個教育后勤的產業、商業化問題拿出來說。
中國的學校,特別是高校,后勤市場十分龐大,所以就由了關于學校后勤的種種問題出現。隨著高校后勤社會化的不斷推入,后勤社會化,慢慢向著后勤商業化靠近。所以學校后勤機構本著追求最大利潤的原則,開始進行商業化改造。與之而來的是,種種侵權行為,嚴重侵害了大學生的人權。
1、大學生住宅權、隱私權大受侵犯。
大學生除走讀生以外,基本居住在由學校后勤公司管理的大學生寢室中。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享有住宅權。只有司法機關或者公安機關在執行公務時,根據相關規定,出具搜查令才可對公民住宅進行搜查。
而在中國的大學中,幾乎所有學校的寢室管理方,都保留各學生寢室的鑰匙,他們幾乎按照自己的安排,隨意隨時可以進入學生寢室。有些雖然打著進行所謂的衛生檢查等為名,在寢室無人等情況下,私自打開學生寢室門,進入學生寢室。
按照道理說,未經住宅主人允許,任何人(除法律規定外)不得進入公民住宅,而一個學生寢室管理方或者說所謂的學校相關衛生檢查部門,到底誰授權他們可以隨意進入公民住宅。這種行為是嚴重違法的。特別是有些時候,男性管理人員進入女生寢室,女生有時候衣服穿的比較少,這樣的行為,誰能忍受。
如果學生去上課了,管理人員私自開門進入,那學生的東西如果丟失怎么辦?這種對大學生住宅權的侵犯同時也侵犯了大學生的隱私權,畢竟寢室作為個人的住宅,肯定有每個人的私人的東西在里面,學生居然可以這樣為所欲為的侵害,簡直就是強盜行經。
2、大學生的私有財產大受侵犯。
關于這個問題,最常見的就是大學生使用熱得快被學校或者后勤管理方沒收事件。首先,我覺得熱得快作為一件商品,既然它可以在市場上進行銷售,它就是合法商品,是經過國家質量安全部門監察的,任何消費者有權購買使用。大學生作為消費者,也自然可以購買使用。當然熱得快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如果使用不當,會造成火災。學校規定不得使用,也是出于安全考慮。但是,這個安全隱患是在使用不當的時候才可以造成,只要合理使用,絕對不會有問題,不然國家相關部門是不會允許這樣的東西進入市場進行銷售的。
學校考慮安全,可以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促進大家合理安全使用熱得快,這樣就避免了一些隱患的發生,畢竟大學生都是獨立承擔法律責任的社會人,如果造成后果,也自然會受到法律的嚴懲。而法律沒有規定不行,一個學校憑什么規定大學生不能使用哪些東西。如果說有安全隱患,那么汽車不是也要撞死人,電也要電死人,為什么對這些也同樣也安全隱患的東西不加以禁止呢?
再退一萬步講,學校規定沒有違法,那你學校憑什么可以對學生的合法財產進行沒收,只要財產是合法的,除非受到法律懲罰,不然誰都不能沒收公民的合法財產。難道學校高于法律嗎?
在這樣的模式下,在這樣的一種所謂的管理教育下,所有學校還要大叫“以學生為本”可以說,虛偽到了極點。
在中國讀大學,不單是寢室小的和監獄一樣,更多的在于一種學生權利的缺失和侵害,就是說,中國的大學生還不如囚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