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駐葫蘆島記者張延兵報道:葫蘆島市建昌縣石佛鄉柳條溝村民72歲的王義老人,最近立了一份特殊的遺囑——把扶貧助學寫進遺囑。王義將“用我的遺產去幫助貧困學生”寫進遺囑,由此明確了他所創造的數十萬元財富的分配和流向,明確了他心愿和情感的最終歸宿。
富裕了始終沒有忘記扶貧助學
王義1986年承包了石佛鄉木材加工廠,經過10多年的艱苦創業,到目前為止,固定資產達到70萬元左右。老人富裕了,他始終沒有忘記扶貧助學。1989年的一個偶然機會,王義來到石佛鄉姚世間杖子小學,看到13名老師和200多名學生所用桌椅上墊木板,下墊土坯,6個教學班的教室連門窗都沒有。深受觸動的王義決心讓這些孩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從1989年到1991年,他先后兩次給該校捐贈價值2.3萬元的桌椅,并修繕了門窗,結束了該校幾十年用泥桌椅的歷史。此后,他還先后給賀杖子鄉和大屯鄉等鄉鎮的幾所小學送去了一車車的桌椅板凳,每車捐助的物品價值在4000元到5000元左右。從1989年至今的17年時間里,他始終沒有間斷自己的捐助行動,到現在他已經為13所學校捐贈了桌椅板凳,價值10多萬元。為此,他也獲得了“遼寧省先進個人”、“葫蘆島市勞動模范”等稱號。
立下遺囑:用我的遺產去幫助貧困學生
為了把扶貧助學繼續發揚下去,老人在近日立下了一份特殊的遺囑,這份遺囑明確寫明:在他去世后,要由他的子孫后代接替他繼續扶貧助學。為此,在幾天前王義把全家人召集起來,開了一個家庭會議,在會上他說:自己活著時扶貧助學的事不能停,死后要留下一筆錢專門用于扶貧助學,這筆錢誰也沒權繼承,只有這樣他才能死而瞑目。他說,開會只是通知子孫,不是征求他們的意見,不幫窮苦鄉親和學校師生,他心里不踏實。開會時老人還囑咐子孫,自己死后,除了用留下的一筆錢扶貧助學外,只要有人找上門來求助,有能力幫就得去幫,把自己扶貧助學的事業繼承下來。
5月11日,記者在王義老人家看到了這份遺囑:“我,王義,百年后我的子孫要繼承我扶貧助學的事業,用我一部分遺產來幫助窮人,幫助困難學校和貧困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