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2月01日 10:19瀟湘晨報
美國田納西州納什維爾的移民法官上周批準了一對德國夫婦以及他們五個孩子的難民申請。一般來說想走正常途徑移民美國,條件非常苛刻,你要么有錢,要么有美國需要的技術。因此很多沒錢沒技術但對美國充滿夢想的第三世界國家群眾,就申請成為難民,理由大多是政治迫害。
德國不是第三世界國家,德國群眾移民美國當然不為滿足物質追求,羅美可夫婦申請美國避難的理由是精神層面的:他們是虔誠的福音派基督徒,認為德國學校教給孩子大量違背基督教義的知識,于是決定讓孩子退學,自己教育孩子,德國政府不但不允許,還在兩年內對他們實施了共計1萬美元的罰款,他們上訴失敗,又付不起錢,于是舉家投奔自由美國。羅美可太太控訴德國學校的課本“越來越不符合基督教價值觀”,并對記者說:我認為父母能自由地選擇怎樣教育孩子非常重要。
在中國,父母自由地教育孩子的權利得到了保障,在家教育在國內也并非問題。但德國政府強制要求父母送孩子上學,否則將被罰款甚至被判入獄,原因之一是認為孩子不上學不跟社會交往,更容易導致虐待兒童悲劇的發生。
英國記者愛德·伍斯特對執政的工黨的很多政策看不慣,他認為英國學校目前開設的“公民教育”課純粹是政府宣傳,他想擁有自己能決定不讓孩子上這課的權利,但他失敗了。羅美可成功擺脫權利被剝奪移民美國事件發生后,他更加氣憤,指責英德政府對在家教育的諸多限制,表面上是為了減少虐待兒童事件發生的機率,骨子里其實更多是害怕父母的宗教信仰對孩子的影響。伍斯特站在倫敦遙望納什維爾,發表宣言:允許父母決定孩子的教育是自由社會的標志。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無論經濟還是觀念都同發達國家有差距,但中國人民追求進步熱愛接軌,所以觀察中國多長時間內能迅速跟發達國家思想先進的群眾接上軌,將是件有趣的事。
上周國內也有兩則新聞,一位老師批評了一位學生,該學生當著老師的面跳樓自殺,另一位老師批評了學生,家長上論壇發帖討伐老師,并公布老師所在的學校和姓名。
中國教育傳統有不打不成才的偏執,但同樣有尊師重教的敦厚,然而我們在向著美好社會跑步前進的時候,卻沒有想到我們迫不及待要跟它們接軌的社會,可能正在反思和檢討自己的觀念。英國法律法規一貫對教師束縛頗多,要求對學生最大程度寬松,批評學生不可以語氣過重,對學生不可以干涉過多。然而近年來英國學生之間以及學生對教師的暴力事件數量迅速上升,2009年的一項調查顯示,英國四分之一的中小學教師曾遭受學生攻擊,同年英國每天有300多名學生由于暴力問題而遭到臨時停課處分,而青少年暴力犯罪更是成為英國社會的一個毒瘤。于是英國政府又做出新決定:對青少年過度寬松過于信任他們的自控能力也許并非最好的教育政策。
孩子接受什么內容的教育是否應該全由父母決定?老師除了傳授知識之外是否應該不再被授予其它監督管教的權力?青少年被賦予成年人的權利,但法律上卻仍然免于承擔成年人的行為后果,是否將導致青少年犯罪的增加?今日歐美社會的煩惱,在不遠的將來,也許都將成為中國社會的煩惱。
來源: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