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不能總讓教師學生“被改革”
2010-02-01

2010/02/01 00:39    來源: 北京青年報

  北京市教委日前表示,高校按學分收費的方案已制定完畢,進入審批程序,最快今年新學年全市高校開始實施。實行按學分收費后,市屬高校部分學生可能跨校選修部屬高校課程。

  有記者來電采訪我,為提供更詳細的新聞背景,告訴了我他們到高校實地采訪大學生的結果,很多大學的學生此前對此毫無所知,在聽過記者的解釋后,有的學生表示“說不清”,還有部分學生擔憂這是大學借機漲學費。

  我不清楚北京市教育部門在制定高校按學分收費的方案時,是否聽過北京大學生的意見,如果聽了,是在怎樣的范圍內聽的意見?上述記者告訴我的情況表明,北京教育部門在制定與大學生關系密切的政策時,很有可能根本沒聽過學生的意見,或者最多象征性地聽取意見,大多數學生被排除在政策制定程序之外。

  這種情況,在當今的大學中并不少見。很多時候,師生們是從媒體上獲知學校要進行改革,也就是說,記者還比師生更早看到改革方案;還有一些時候,師生們“道聽途說”要進行某種改革,突然有一天,政府教育部門或學校,把大家召集起來,就宣布政策。大家縱有太多意見,但方案已定,就按方案的規定辦。這幾年來的大學教改,大學生往往都是“被改革”。

  僅舉幾例。研究生學制改革,是大學生“被改革”。幾年前,一些高校將研究生培養學制從三年改為兩年,據媒體報道,有的高校的改革很神奇,領導出國考察,看到國外不少大學的碩士研究生是一年到兩年學制,于是回國提議“改制”,吩咐研究生院、學生處做可行性方案,很快,改制方案即出臺。這兩年,以前改學制的學校,又紛紛改回原學制,據說原因是,學制縮短之后質量下降、社會用人單位不認可,可是,與以前縮短學制的決策過程一樣,恢復學制的決策,也沒有聽過學生的意見,有的高校連象征性的座談會也沒有舉行過。對于這種“改來改去”,有分析認為,是大學領導“換來換去”的結果。還有的則把原因歸為就業難,學校想延長學制,讓學生們在大學里多呆一年。

  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同樣是大學生“被改革”。依照教育主管部門的設想,研究生從公費轉為自費之后,與之配套的獎學金政策、助學金政策和導師資助政策,將開啟研究生培養新機制。設想確實是為研究生培養質量“著想”,可是“著想”的對象,卻在不知不覺中就被“著想”了,他們只看到上研究生都要繳費,卻對獎學金政策、助學金政策、導師資助制,充滿疑慮。而除了大學生的疑慮外,對于導師資助制,有很多導師在“被改革”之后才知道自己今后招學生要承擔資助學生的義務,可自己連招生自主權也沒有,更別想獲得一些學術資源配置權。

  類似的“被改革”,還可以列舉很多。大學生這般“被改革”的效果,從以上兩項改革已經可以看到,改革不被學生理解倒在其次——所謂理解也得執行,不理解也得執行。很多以“提高教育質量”、“更好服務學生”為口號的改革,卻走到改革的反面。

  再來看北京高校的按學分收費改革,從改革的用意上看,是為了配合學分制,也有利于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安排學習,促進跨校選課。但是,從學生的初步反應看,“良好”的改革用意已被質疑為是漲學費。事情何以至此?就是沒有事先聽學生的意見——學生的意見很簡單:學校真實行了學分制嗎?我們的選課真自由嗎?每個學分的收費是怎樣算出來的,可以清楚告訴我們嗎?學校會不會故意在考試時卡學生,讓更多人不及格去重修繳費?——對于陷入債務危機、生源危機的學校來說,采取這種做法掙錢不是不可能。如果真心推進改革,當以務實、認真的態度,深入聽取意見,再做決策。

  教育的改革,不能總是讓教師和學生“被改革”,作為教育主體和受教育主體,教師和學生,是主導教改的核心力量,行政機構則是教改的執行部門。這種改革的關系不確立,教改就可能成為行政部門的獨角戲,轟轟烈烈的改革,就難免成為勞民傷財的折騰。熊丙奇(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