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優質教學吸引生源 強行撤并將成歷史
2010-02-26

2010-02-24 09:29 來源:南方農村報

  編者按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實施近10年,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爭議和討論。

  日前,教育部印發通知,要求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在調整中小學布局時,對條件尚不成熟的農村地區,要暫緩實施布局調整,自然環境不利的地區小學低年級原則上暫不撤并。對必須保留的小學和教學點,要保證教育教學質量。要進一步規范學校布局調整的程序,撤并學校必須充分聽取人民群眾意見。近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強調,要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完成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使教育資源更多向農村地區傾斜。

  然而,在不少地方,加快農村學校撤并仍是地方政府的重點工作,只不過給它披上了一件“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外衣。今年1月19日,在前一輪農村學校撤并工作中受到省里批評的廣東湛江市,召開了中小學布局調整現場會,要求加快推進中小學布局調整,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該市此輪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有何新思路,以前為何進展不順利?近日,南方農村報記者赴湛江進行了調查,試圖揭示政府和村民對學校撤并不同態度背后的邏輯鏈條,并為主政者決策提供參考。

圖:破舊的門窗、簡陋的打鈴鐘……將在湛江市新一輪的學校撤并中成為歷史。

  南方農村報訊:廣東省湛江市的農村學校撤并工作要追溯到本世紀初。2003年,張江市坡頭區乾塘鎮打算撤并多所村校,但均因村民強烈反對而中止。據萬屋小學陳校長介紹,當年政府欲把三片小學并入萬屋小學,但在兩個村的干部開會協商時,雙方均不希望自己村的小學被撤并,之后并校一事便不了了之。

  村校撤并易致矛盾

  進展緩慢遭省批評

  1月22日,坡頭區教育局一位負責人坦承,該區上一輪撤點并校工作并不成功,主要原因是阻力大,因為幾個村校進行簡單的合并,容易觸動長期以來“村村辦學”在村民心中形成的歷史情結,村民對于“留”與“撤”的矛盾容易導致兩村爭斗。

  據當地政府一位負責人介紹,村民對自己辦的學校都有著深厚的感情,這也是湛江撤并難以開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撤并工作難開展,省里下撥的資金就要睡大覺。例如,2004年省下撥湛江中小學撤點并校專項資金4040萬元,安排新建學校40所,要求必須在2006年上半年之前完成。然而截至2006年2月,只有9所學校在建,僅使用資金379萬。之前,2002-2003年省補助安排湛江54所中小學布局調整,但截至2004年底,僅有5所完工,6所未動工,省補助資金使用率僅為19.03%。由于工作總體進展緩慢,湛江遭到了省里的批評,省里也暫緩給湛江下撥2005年中小學布局調整專項資金。

  遭到省里的批評后,2006年2月12日,湛江市發出《關于糾正違規使用教育資金行為和改進管理工作的意見》,要求加快中小學布局調整。文件還強調不能耽誤2005年的撤點并校工作,財政部門要按小學8萬元/所、初中12萬元/所的額度撥付或墊支給項目學校前期費用,待省下達資金后按規定安排支付資金。

  聚集辦學加快撤并

  投標競爭撤并資金

  由于學校撤并不順利,加上2005年以后湛江市小學在校學生開始逐年下降,導致麻雀學校、空殼學校不斷增加。部分村民為搶占優質學位,紛紛送孩子到城里念書。

  在當地有部門看來,即使把村校進行合并,仍是麻雀學校,難以提供優質教育資源。2008年底,湛江市開始實施以集聚辦學為主要內容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布局調整,實行規模化、規范化辦學,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化發展。當地政府也首次對市轄區中小學布局調整專項資金進行競爭性招標,借此來調動基層政府辦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推動新一輪農村中小學撤點并校工作的開展。

  2008年12月29日,湛江市舉行市轄區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試點鎮競標評審會,坡頭區、麻章區和東海島試驗區申請參加了競爭招標,最后,東海島試驗區東山鎮和麻章區麻章鎮的小學布局調整試點方案,通過專家組的評議后中標,分別獲得專項資金500萬。

  除市轄區制訂了撤點并校的具體方案外,徐聞縣也計劃采取競標方式,選定3個鄉鎮開展中小學布局調整試點工作。

  1月19日,湛江市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現場會在坡頭區舉行,會議要求加快布局調整。湛江市教育局負責人認為,盡管2009年共調整了171所義務教育學校,但效果仍不顯著。為此,該市將用5至8年時間,逐步做到小學向鄉鎮聚集,初中向中心鎮聚集,高中向縣城聚集。爭取60―70%小學生在鎮所在地就讀。

  湛江推進新一輪撤點并校,將改變“哪里有炊煙,哪里就有學校”的現狀。

  三年將撤八成學校

  農民憂慮負擔加重

  競標失敗的坡頭區政府,在自己轄區內也搞起了中小學布局調整試點鎮工作,龍頭鎮成為首個試點鎮。據了解,調整后,龍頭鎮25所小學、3個教學點將合并為2所小學,撤并后兩個小學共占地100畝,可容納學生3000-5000人,為此需投入資金1500萬。

  1月下旬,南方農村報記者在坡頭區冠中小學施工現場看到,綜合教學樓、藝術教學樓和教師宿舍等正在慢慢長高。按計劃,該小學將于2010年9月正式招生。

  按照坡頭區中小學布局調整總體思路,到2012年全區中小學將由目前的139所調整為22所,其中小學為12所(5個鎮共10所,城區2所)。據悉,在1月19日坡頭區中小學布局調整競爭性招標評審會上,除了城區,所有鄉鎮都已通過評議并中標。

  有村民認為,這是坡頭區全面推進撤點并校的風向標。坡頭區教育局鐘副局長對此解釋稱,并不是一下子強行撤并所有學校,也不是像以前那樣對村校之間進行簡單合并,而是通過3至5年,用優質的教學資源把學生吸引過來。不過,她強調,撤并是方向。

  “撤點并校后,孩子上學路途變遠,交通和食宿等雜七雜八的費用加起來,一年每位學生需多花費1000元。”坡頭區乾塘鎮一小學校長說出了自己心中的保守數字。

  針對路途遠、上學難的情況,坡頭區教育局負責人稱,現在農村客運基本通了,他們將與交通局協商,看能否采取政府補貼交通費用等方式,來解決上學難問題。但南方農村報記者在坡頭區調查發現,當地農村客運并不發達,如何破解小學生分散在各自然村帶來的難題,將考驗當地政府的智慧和財政承受能力。

  據坡頭區教育局預測,龍頭鎮調整后的龍頭二小,將有50%的學生需要寄宿。低齡學童寄宿問題引起當地村民的非議。“辦成寄宿制,配備生活老師,更利于學生心理健康。”鐘副局長回應說。

  坡頭區教育局鐘副局長多次向南方農村報記者強調,撤點并校并不會加大群眾負擔,而是讓所有孩子都有機會享受優質教學資源,是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的途徑。但局長馮祖振坦承,并校肯定會帶來一定的問題,政府會考慮解決。

  一間民辦村校的傳奇

  湛江東村小學在村民力爭保全后自請教師,教學成績從全鎮末位升至第一

 圖:東村小學綜合成績連續數年穩坐全鎮第一,作為主政者的李富祥面對學校的未來,仍感壓力重重。

  1月22日中午,五六個中年女教師手牽手有講有笑地走出東村小學校門,不少學生在狹窄的校園內玩耍,童真的笑聲穿過一米高的圍墻,傳到外面,讓校門對面小賣部里的家長們感到快慰。

  成績連續三年第一

  這一天,期末統考成績剛統計出來,東村小學平均分最高的科目超過了96分,最低的科目也有82分。73歲的東村小學校長李富祥推測,這個成績繼續排全鎮第一,“不成問題”。1月28日,李富祥的推測得到了證實。湛江市坡頭區乾塘鎮2009-2010學年度小學期末統考綜合成績排名新鮮出爐,在全鎮12所小學1-6年級語數英三科共16個排名中,東村小學拿到了13個第一名,整體成績連續3年位居全鎮第一名。

  但在2003年以前,乾塘鎮小學綜合成績排名倒數第一的位置,卻非東村小學莫屬。當年9月,李富祥主政東村小學后,該校成績才得以逐年提高,并從2008年開始穩坐全鎮第一的寶座。

  東村小學之所以能擺脫墊底的尷尬地位,書寫穩坐第一的傳奇,與2003年東村村民堅決反對東村小學被撤并的“折騰”密不可分。

  政府調走公辦教師

  2003年8月,一個“重磅炸彈”落在乾塘鎮大仁堂村東村村小組,讓這個只有1000多人的村莊頓時炸開了鍋。政府告知村民,只有120多名學生的東村小學將被部分撤并,只保留一至四年級,五、六年級的學生則要到數公里外的大仁堂小學就讀。

  當時,東村到大仁堂小學的道路還是泥土路,而且要橫穿一條公路,這對于每天要往返4次的孩子來說,安全難以保障,因此多數村民堅決反對撤并,并到鎮府求情,希望能保持現狀。在村民強烈的要求下,時任村小組長的李興富等村干部多次前往區、鎮教育部門“談判”,但效果不佳。

  作為坡頭區首批撤點并校試點的東村小學,如果撤并不成功,教育部門擔心不利于以后撤并工作的開展。“東村小學只能保留一至四年級,政府也只派這幾個年級的教師,五、六年級不派教師。”教育部門的表態讓村民無法接受,村民們認為要保留就保留完小。面對態度堅決的村民,教育部門無奈之下只好答應保留完小,但前提是撤走所有公辦教師,村民以民辦學校的形式接管小學,并負責學校的一切開支。

  2003年9月,東村小學如期開學,公辦教師被政府調走,學校成為空殼。村干部只好到處尋找教師。在東村人氏、乾塘鎮中心小學校長蔡亞富的介紹下,李興富等村干部找到了1996年從公辦小學校長位置上退休的李富祥,并邀請其擔任東村小學校長。但李富祥不愿“重出江湖”,其孩子也不同意父親再次工作,希望老人在家安享晚年。

  但李興富等人沒有放棄,三顧茅廬將其打動,李富祥便由退休校長變身東村小學的民辦校長。

  憂心學校再次被撤

  上任后,李富祥請了7個代課教師,后者月薪為600元,由村里支付。幾年來,曾有教師因教學質量不高被李富祥解雇,也有教師嫌待遇低辭職不干。

  李富祥在乾塘鎮是出了名的校長,在其管教下,東村小學的教學成績開始逐年攀升,2008年綜合成績躍升為全鎮第一,并保持至今。

  其間,李富祥曾多次提出辭職不干,但都被村干部極力挽留。有一次,村干部派車把提出辭職的李富祥接到吳川黃坡鎮某飯店吃飯,如果李富祥不答應繼續干,村干部們就不動筷子。

  在免費義務教育實施以前,小學的所有開支全靠收取學生學雜費和村莊集體經濟來支撐。2006年廣東實施免費義務教育后,政府對每位學生每學期補貼157元,但東村小學還需要收取每生每學期330元的費用,才能勉強運作。

  1月下旬,乾塘鎮街頭巷角對新一輪中小學撤點并校議論紛紛。東村村民對東村小學未來的命運也十分關注,“如果學校撤并后,孩子到鎮上就讀,費用肯定不會比現在請民辦教師少,而且還得擔憂他們的安全”。

  東村小學的民辦老師經常會利用周末、假期等空余時間義務為孩子們輔導,想方設法提升孩子的綜合能力。相比之下,村民擔心領著財政工資的公辦教師不會如此盡責,孩子成績會受影響。

  小學生源銳減 麻雀學校劇增

  全省共有2000多個農村學校教學點,湛江占了四分之一

  1月22日,湛江市坡頭區乾塘鎮萬屋小學。寒假的校園沒有了昔日的朗朗書聲,幾個小學生從教師辦公室跑進跑出。南方農村報記者推開辦公室殘舊的門,看到一位中年男教師正坐在辦公桌旁翻看資料。

  1996年,這位陳姓男教師來到萬屋小學擔任校長,10多年來,學校由高峰時的600多學生銳減到如今的不足200人。“學生越來越少了,硬件太差,不撤不行啊!”陳校長感嘆道。

  生源銳減年級現斷層

  各級人數逐級呈遞升

  “現在只有180多人,估計到2010年秋季開學只剩下140-150人了。”萬屋小學陳校長望著門窗外面的操場,不禁為生源遞減速度之快而黯然神傷。與萬屋小學相隔不遠的東村小學,盡管近年來學生綜合成績明顯提高,并有外村家長把孩子送過來就讀,但依舊阻擋不了生源減少的趨勢,目前,該校學生人數不足三位數。像萬屋小學和東村小學這樣辦學規模在300人以下的學校,通常被稱為麻雀學校。

  據了解,由于當地計劃生育政策逐步得到落實,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義務教育學齡人口也隨之逐年下降。2005年湛江市受教育人口達到高峰,小學在校學生達107萬,而從2006年開始學生人數逐年下降,且降幅非常明顯,2009年已減少到83.7萬。

  有數據顯示,2008年坡頭區一年級學生有3251人,六年級畢業生有8000多人;而截至2009年秋季學期,該區一年級學生僅有約2700人,六年級學生則為6700人,降幅驚人。由于入學人數逐年減少等原因,該區小學各年級學生人數已呈現梯形分布結構,以去年秋季學期為例,一至六年級學生人數分別為2653、3134、4067、5061、5910和6731人,一年級學生人數僅占六年級學生人數的39%。當地教育部門分析,未來5-7年,坡頭區小學在校學生數將繼續下降,預計2012年全區小學在校生為1.8萬人,2015將降到1.6萬,為目前小學在校生的58%。

  生源以驚人的速度銳減,導致麻雀學校增多,從而出現年級斷層。在坡頭區官渡鎮大龍小學和龍頭鎮那洋小學,學生分別只有52和38人。大龍小學每年級只有一個教學班,一至六年級人數分別為3、5、8、5、11和20人。那洋小學的情況更為糟糕,一至五年級人數分別為2、3、5、7和21人,六年級則一個學生也沒有。

  官渡鎮和龍頭鎮的小學分別有24所和28所(含教學點),但100人以下的小學分別占了10所和11所。放眼整個坡頭區,全區現有小學123所,分布在全區65個村(居)委會,最多一個村委會擁有5所小學。不過,全區在校生不足300人的小學有103所,占全區小學總數的75.7%,不足200人的小學有78所,不足100人的小學有23所,最小的是南三調東新前分校,只有7個學生。

  麻斜街黃屋小學、南調街南調小學等學校因入學人數太少,已出現一、二年級斷層情況。

  據2009年3月湛江市新一輪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的相關數據顯示,湛江市有小學2155所,其中在校生300人以下的學校有1117所,全部都在農村,占全市小學總數的52%。而作為“麻雀學校”屬下的教學延伸點(即分教點),全省農村共有2000多個,湛江市農村就占了500多個,大部分集中在廉江市。

  麻雀學校教學質量差

  近半學生升初不及格

  當地村民羨慕東村小學的傳奇,但又不得不對現實低頭。“按照廣東省規定的1:21的師生比例,對于辦學規模不足300人的麻雀學校,政府往往只配備10個左右的教師,一般只能滿足主科的講學任務,而像體育、音樂等科目根本無法開展。”乾塘鎮一位小學校長如是說。

  在麻雀學校或分教點,由于規模太小、教師太少,導致科目開不齊、課時開不足,老師既教語文、數學,又教體育、音樂,教學質量可想而知。來自湛江市教育局的消息稱,由于教師人數不足,整體素質偏低,且教學管理不到位、不規范,造成農村學校教學質量普遍較低。他們曾做過一次統計,2008年全市參加中考的學生有105427人,平均分為513.2分,而農村初中平均分為487.4分,比全市平均分低25.8分,合格率只有36.9%。全市有近半小學畢業生升初中3科平均成績達不到合格水平,更有部分小學畢業生3科總分在百分以內,教學質量令人擔憂。

  當地教育部門認為,只有調整中小學布局,擴大辦學規模,整合教學資源,才能提高辦學成績。提起東村小學的傳奇,在坡頭局教育局負責人看來,李富祥個人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其他學校難以復制。(來源:南方農村報)

來源:新民網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