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民辦學校教師成了流水的兵
2010-03-24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0年03月24日03:42

  民辦院校教師大多處于“無證”上崗狀態

  “運動會志愿者1000人,慶典安保志愿者1500人……”近日,北方某高職學院黨委書記在一次民辦教育研討會上,如數家珍般說起學校師生參加志愿服務的情況,很驕傲地宣稱學校志愿者的陣容已經超過公辦院校,民辦院校開始與公辦學校享受同等待遇。

  民辦教育協會一位負責人問他:“后來教育部門慰問志愿者的巧克力你們收到了嗎?”“什么巧克力,沒有聽說過。”

  當得知“巧克力只發給了公辦學校的師生”時,這位民辦高校的書記當場目瞪口呆:“我們長期"無證"上崗受的委屈還不夠嗎?連慰問志愿者的一塊巧克力都要被克扣,怪不得大家都說我們民辦學校是后娘養的。”

  民辦院校的師生,尤其是教師,無法和公辦院校的師生享受同等待遇,致使民辦院校師資就像“流水的兵”。對此,在一所民辦高校擔任副院長的陳女士深有感觸。她說,學院建立近10年來,沒有一名教師堅守至今。

  去年8月,河北大學一名藝術專業的研究生到該民辦高校應聘教師崗位時表示,“非來此工作不可”。校方和她簽訂聘任合同,可開學后卻遲遲不見她報到上班,一打電話才知道早已另謀他就。

  “民辦院校永遠處于教師的"次選項",而不是"首選項"。”陳女士說,年輕老師實在沒有地方去了,就在民校委曲求全,混個飯碗。只要遇見稍微有點奔頭的崗位,民校老師就會卷起鋪蓋走人。

  陳女士現在非常擔心一名從北京交通大學畢業的老師的去留問題。這位教師屢次申請教師資格證都被拒絕,畢業后一年評上助教職稱,但之后的職業生涯就面臨“斷路”的問題,即使校方主動出面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再三解釋,千言萬語向其他公辦院校請求幫助都是徒勞的。

  “學院成立以來一直為教師的資格與職稱問題頭痛。”陳女士說,她非常理解那些棄民校而去的老師。作為一個教書育人的教師,不可能長期處于“無證”工作狀態,作為一名知識分子,不可能一直處于助教職稱層面。因為他們連一塊職場“敲門磚”都沒有,將來誰相信你曾經是本科生或研究生畢業,社會憑什么認可你的教學能力。

  “主管部門骨子里就對民校沒有感情”

  民辦院校教師流向公辦學校的鳳毛麟角,從這所民校跳槽到那所民校的概率也不高。針對民辦院校教師申請資格證無門,晉升職稱沒有希望,合理流動無路的現狀,某省民辦教育協會走上代理維權之路。

  協會列舉了民辦院校教師資格認定和職稱評定的一系列法律依據。首先,《高等教育法》規定高等教育包括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高等教育由高等學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機構實施。其他高等教育機構實施非學歷高等教育。

  其次,《教師資格條例》及其實施辦法規定,中國公民在各級各類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中專門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應當依法取得教師資格與具備教師資格。

  第三,《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民辦院校的教師、受教育者與公辦學校的教師、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辦院校聘任的教師,應當具有國家規定的任教資格;民辦院校教職工在業務培訓、職務聘任、教齡和工齡計算、表彰獎勵、社會活動等方面依法享有與公辦學校教職工同等權利。

  當協會負責人拿著這些法律依據與民辦院校教師資格與職業評定申請找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時,被告知“雖然法律有規定,但沒有上級文件通知,所以不能辦理”。面對“文件、口諭大于法律、法規”的現象,他無可奈何,維權行動無果而終。

  某市民辦教育協會基礎教育分會會長氣憤地說,“能做到的事情就是不做,這叫什么平等的法律地位”。某高職學院的余書記則私下抱怨:“主管部門骨子里就對民校沒有感情。一些舉措莫明其妙。”

  民辦院校教師要么是“拔苗助長”,要么是“枯木逢春”

  缺乏晉升和流動渠道導致了民辦院校教師隊伍畸形發展。陳女士說,當前民辦院校教師知識與年齡結構分布呈現兩極分化,3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和60歲以上的退休教師居多,中年教師比例較少,青黃不接,良莠不齊,教學質量每況愈下。

  湖南一民辦經濟學院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小李說,他們一門課一個學期要換三五個老師,有時候還是和他們同齡的附近公辦高校的學生來代課。

  因為經驗豐富、年富力強的中年專職老師在民辦院校幾乎絕跡,所以很多非師范類大學的本科生、研究生一畢業就成為民辦院校的教學骨干。陳女士對民辦院校師資“拔苗助長”的現象表示憂慮。因為盡管這些年輕教師十分賣力地工作,課堂上講解知識點時都面面俱到,但他們的知識結構、理解能力與授課水平還是存在明顯不足。陳女士到清華、北大聽了幾次課后感嘆,民辦院校的老師授課何時才能做到洋洋灑灑與游刃有余?

  一個非常尷尬的現實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求民辦院校的教師隊伍必須達到一定的標準,但事實上民辦院校根本沒有能力達標。為了應對主管部門對師資力量的評估,獲得辦學資質,民辦院校舉辦者就用有別于專職教師的專任教師概念混淆學生、家長視聽。

  據北京某民辦院校負責人透露,只要每學年上課達到120課時的老師就可以作為民辦院校的專任教師進行統計上報,參加評估。其實平均下來每周不超過4個課時。一些公辦院校的教師課時不滿,民辦院校就采取“不為我所有,但為我所用”的策略,請他們出任專任教師;或聘請公辦院校退休教授來擔任專職教師。

  “枯木逢春”型專職教師往往是來發揮余熱,“走穴”型教師是來賺取課時費,教學效果都不是很好。北京某民辦院校從首都一所著名高校請了一名在職教授教大一學生的英語,一周近10個課時,第一學年過去了,校方在就業實習環節發現,班上很多學生連英語應聘表中的姓名、性別、地址等基本信息都不會填寫。

  該校負責人說,外來的“和尚”責任心差,不安心教書,第二學年他們只好“趕鴨子上架”,讓剛從大學畢業的老師“挑大梁”。

  目前,全國各級各類民辦院校已超過10萬所,民辦院校在校學生達3000萬人,“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群體。”全國人大代表、翔宇教育集團董事長王玉芬說。

  針對現在民辦院校在師資問題上的瓶頸,很多民辦教育界的人士希望,有關部門能執行好現有保障教師資格的法律法規,建立與公辦院校教師一樣的資格認定、職稱評定通道,以及促進老、中、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養老保障制度,提高民辦院校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學有所長,這比文件中所說的民辦教育是“重要增長點”與“重要力量”等畫餅充饑的詞語都重要、實在。

來源:搜狐網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