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在線新聞網 2010年04月06日 09:21:23
他是一名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兩年來一直用微薄的力量默默地幫助著西部的孩子;他有胃病,卻時刻牽掛著西部孩子的衣食;他說大學生應該為社會做點實質的事情……上周末,他又募集到了10多箱書籍和文具,但面對有些高額的運費,他有點犯愁了,但仍然堅信:“我一定會把它們寄出去的!但我不想永遠一個人在戰斗!”
一些麻煩的問題
“李娟老師告訴我,他們那邊現在最缺的是課外書。我便有了‘小學一日捐’的想法。如果寧波這邊的每所小學都捐獻一些,他砂小學都可以建一個圖書館了!”余耿學開始了奔波于寧波各個小學的日子,向學校的領導說明他砂小學的情況,并提出了捐助課外書的想法。
“由于我一直都是一個人在做,不隸屬于任何組織,所以很多小學對我不信任,態度比較冷淡。現在同意捐助的學校只有兩家,寧波市江北區育才小學和江東區李惠利小學。”余耿學的語氣有點失望。
“我現在遇到的最大問題還是資金的問題。這批捐助過來的圖書,運費加起來最起碼得七八百。我通過每月勤工助學省下的198元,再加上周邊同學的捐獻,這次應該能順利寄出,我擔心的是以后每次募集物資的運費。”余耿學表示。
一份來自湘西的求助帖子
余耿學,寧波大學英語專業的大二學生。身為公益組織“多背一公斤”的會員,他時刻關注公益事業。2010年3月10日,他在瀏覽紅網論壇時看到這樣一則帖子《湘西龍山縣他砂鄉小學,望得到愛心人士的關注》。
“發帖人名叫李娟,是湖南龍山縣他砂小學的一名老師。”余耿學向記者表示,“簡陋的教室,破舊的衣服,孩子們純真的笑容,看了讓人心酸。”隨后他便通過網絡找到了發帖人李娟。
“本來我是懷著一顆好奇心找她的,但后來卻被李娟老師深深地感動了!她畢業后沒有留在城里,而是選擇了距離縣城3個小時車程的大山,做了他砂小學的老師。”余耿學愈發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么來幫助這座湘西大山里的小學。
一個人的慈善戰斗
“那群孩子一年到頭沒有一件新衣服,孩子們很勤勞,可衣服卻永遠是臟的,因為他們下地、放牛,下雨、晴天穿的都是同一件衣服。”余耿學說到這里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余耿學老家在嘉興,那邊的服裝廠很多。今年寒假,他從為數不多的壓歲錢中擠出一部分,從當地的一家服裝廠廉價購進了六十件半成品積壓T恤,準備拿到學校做點小生意。
“這批衣服正好可以讓孩子們拿來做校服,至少看上去整齊多了。”回校沒多久的余耿學就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3月17日,余耿學通過寧波大學雙橋中通快遞,自費70元將60件T恤全部寄往了他砂小學。在采訪的過程中記者得知余耿學最近胃病經常發作,可他并沒有去看醫生,主要還是由于生活費緊缺的問題。
為了彌補援助經費緊張的問題,余耿學從上周開始做起了家教。從江北校區到汽車南站附近的家教點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他來去全憑一輛自行車和一張地圖。
“我一個人的力量始終是有限的,我希望社會上能有更多的人來關注西部的那些孩子,我不想永遠是一個人在戰斗。”余耿學將他砂小學的圖片做出了視頻發布到網站上,以便引起更多社會人士對西部的關注。他還創建了“浙江大學生支持貧困地區”的QQ群,為暑期他砂小學的支教計劃打下基礎。
在他的聯絡下,重慶西南大學愛心協會已經開展了針對他砂小學的捐助活動;長春、合肥的兩位網友也分別向他砂小學寄去了衣服和文具。“我想先以杭州和寧波的高校志愿者為依托,進而對西部地區進行定向的“三支一扶”活動。我知道這個計劃的實施難度很大,但我會努力,會堅持!”
一股流淌在甬城的大愛
3月26日上午,在余耿學的不斷倡議下,寧波市育才小學舉行了一場針對湘西他砂小學的募捐活動。“27號中午的時候,校長通知我去取東西,說東西還比較多,需要打個貨的過去。當時非常激動!”余耿學給記者看了募捐用品,整整十大箱。有書包、鉛筆盒等文具,還有一大堆課外書,現在都堆放在他的寢室。前幾天,余耿學在百度“寧波市”貼吧里面發了一條倡議捐助的信息。這幾天接二連三地接到有捐助意象的市民的電話。“有北侖的、海曙的、奉化的,他們都表示愿意將自己閑置的一些圖書,衣服等物件給捐助出來。“甬城是一座充滿愛心的城市,在愛的名義下,再大的困難都將不再是困難。”
據悉,他砂小學四年級學生向卓婭日前向余耿學發了一封求助信:“哥哥,幫幫我吧!爸爸不管我,奶奶年紀大了,我真害怕她離我而去!我會努力學習回報社會的!期待你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