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4月03日 作者:李小偉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學生想走進大自然享受春天,而學校出于安全考慮不敢組織戶外活動
春游安全之憂該如何化解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草木吐綠的時節,我國自古就有踏青并開展體育活動的習俗。今年的清明節首次進入我國的假日序列中,這是否意味著中小學生都能到戶外享受美好的春天呢?
清明節學校放假一天,活潑好動的小龍本以為可以組織同學一道去郊區騎車游玩,不料,學校卻要求家長簽一份安全責任書。小龍的計劃于是泡了湯,等待他的是被“圈養”在家的時光。
“我要春游”傳遞師生心聲
3月11日,北師大二附中學生李申提出建議,在征求意見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增加解決學校不敢組織學生外出及不敢放開學生使用體育器械問題的內容,并研究學校安全責任的免責范圍。
李申“我要春游”的呼吁,代表了廣大中小學生和教師的心聲。
江西省新余市逸夫小學校長胡飛對記者說:“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每當我們學校要組織春游時,孩子們都是歡呼雀躍、高興萬分,恨不得立刻就‘飛’去,教師們也十分樂意參加。”
“學校去年組織孩子們去烈士陵園掃墓,還去了植物園。孩子上學挺辛苦,借春游等活動正好可以放松放松。”鄭女士的孩子今年讀小學三年級,她告訴記者,每次孩子在春游前都很興奮,回來后還滔滔不絕講春游的經歷,春游不僅給孩子帶來快樂,也讓孩子長見識。
胡飛表示,每逢節假日,許多家庭都會出去旅游,但學校組織的春游和家庭的出游有很大不同,學校組織的春游,是針對學生的一次集體活動,不僅可以放飛心情,也在師生間架起了溝通友誼的橋梁。但春游的地方不宜太遠,應因地制宜開展活動。
安全是懸在學校頭上的利劍
隨著春季的來臨,像小龍一樣的學生都想到戶外看看外面的世界。然而,面對學生的要求,許多學校采取了視而不見的態度。
“我不反對春游,可出了事誰負責?”某中學校長對記者說,安全就像懸在校長和學校頭上的一把利劍。學生春游出了安全問題,學校要擔當責任。即使不是學校的責任,學校也要面臨來自各方面的壓力。
“我們學校有好幾年沒有組織學生春游了,每次看到學生失望的眼神我就感到心疼。他們有這個權利去享受春天、親近大自然,可是這個權利現在被剝奪了。后來我想了一個辦法,組織學生到操場上,每個班出節目,模擬春游的情景開展活動,也算是對學生的一種補償吧。”一位實驗小學的校長無奈地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根據有關規定,學校的一切活動按“誰主辦,誰負責”的原則執行,學校在安全責任事故中相當于承擔無限責任。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校自然取消了春游活動。
中國青少年發展中心副主任孫云曉反對學校打著安全的旗號,禁止孩子春游。“因噎廢食反而扭曲了孩子人格的發展!”他舉例說,日本孩子出游前首先由國家給孩子投保。一旦發生事故,家長不會過度追究學校的責任,而是直接找保險公司解決問題。此外,如交通工具、餐飲供應、帶隊教師的訓練等,都有很細的規定。“我們需要的就是這些具體保障。”
李申說,學校的擔心完全可以理解,但有關部門應該幫助學校正確界定安全責任的范圍,包括學校以及活動組織者的免責范圍,這樣才能保證學生能正常參與各種活動。
做好安全預案建責任分擔機制
盡管有安全這把“達摩克利斯之劍”,但春游依然成為許多學校的選擇。隨著清明節的來臨,不少學校在醞釀出游計劃。
前不久,記者來到江西新余逸夫小學時,該校已經組織了一批學生到烈士陵園等地參觀。這幾天,廣州市番禺區市橋實驗小學已經開始部署春游工作,學校有關部門制定安全預案,到春游地點考察、踩點,聯系旅游公司保證出行安全,分發《致家長的一封信》。“只要把各種事情想在前面,做好每一個環節的工作,排除安全隱患,就能夠實現安全春游。”該校校長柯中明對記者說。
據了解,在日本,春游安全措施也是細致入微,如學校在出發前數日就確認春游地的各方面情況,包括15公里內的所有醫院、消防等情況,一旦出現問題,可以及時采取措施。
北京市密云縣教委副主任季榮旺認為,在學校做好安全工作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解決好外部問題。首先要上好保險,同時要加大投入,建立起責任分擔機制。如交通問題應由交通部門負責,治安問題則應由公安部門承擔,不能出了什么事情都由教育部門或學校“一肩挑”。最重要的是要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要把開展社會實踐(包括春游)等當作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來要求,并形成一種制度。如此,學生才能學到書本上學不到、課堂里觸摸不到、校園里感受不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