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0-4-12 20:21:47 新聞來源:人民網-重慶視窗

“4月9日上午,廣東省汕尾陸豐市甲東鎮甲東中學一名初二級學生自帶硫酸潑灑同學,造成18名學生不同程度受傷。官方通報稱肇事者的動機是因為與同學發生口角。目前,燒傷情況較為嚴重的5名傷者被送到了汕頭市中心醫院燒傷科。”(《廣州日報》4月10日電)
從“南平血案”到“硫酸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瘋狂舉動”,使民眾還沒有從8名兒童的陰影里走出來,又立馬陷入了18名的情感“黑洞”。從白衣天使到祖國的花朵,從數字8上升為18,變態的人,瘋狂的發泄。人們不禁要問:“這個社會到底怎么了?”究竟是教育體制的異化還是道德品質的失衡?
事實上,“潑硫酸”事件只是近年我國校園暴力事件頻發的一個縮影。早在08年10月,廣州天河某高職學校學生大規模斗毆,近百名學生手執刀具、鐵棍等物在學校飯堂門口上演“全武行”,群毆場面持續約20分鐘,10多名學生受傷;09年4月,長春市第151中學高三女生小蕾(化名)在學校附近買梨,因為看了一名女孩一眼,就被女孩及其同伴共5人拉到附近的半山腰上,一頓毒打;5月,云南省普洱市孟連縣8名女生結伙對女同學的毆打、侮辱。校園暴力事件屢屢發生,究竟什么是導火索,誰又是一系列校園慘案的元兇?
鄙人認為,對學生思想品德及社會責任教育的缺失是我國校園暴力事件頻發的第一要因,這個要因卻是應試教育體制催生的惡果。在分數第一的大背景下,學校追求的永遠都是升學率,學生永遠都是分數和成績的奴隸。學校追求功利,對于與考試無關的教育自然會偏廢;學生追求成績,要么成為循規蹈矩毫無創新能力的考試機器,要么在重壓之下不堪重負既而物極必反,最終使郁結已久的憤怒如泄洪般涌出,釀成如“潑硫酸”般的慘痛悲劇。
一個外國記者曾問前外交部發言人這樣一個問題:“你們中國總是說以史為鑒、面向未來,請問你們從歷史的鏡子里看到了什么樣的未來?”這個問題涉及中西思維差異,教育差異等文化上的不同,看似愚蠢,實則不然。不得不引人深思:吾國之教育難不成還在歷史的長河中原地踏步?或是在歷史的鏡子里看到一個虛幻的未來?
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并非易事。種種事跡表明,教改教改,如果只教不改的話,遲早會面臨教育與社會的“脫軌”;發展發展,如果不朝著科學的方向,或者是只打著科學的旗號,也遲早會面臨著道德的沒落以及人性的淪陷。亦是如此的話,“潑硫酸”事件僅僅是校園暴力慘案的后續而已……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