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重慶商報
一位網友振聾發聵質問當前教育方式 究竟要把孩子“逼”成什么人? 下一代的教育問題一直是網絡討論的熱點,昨天,一位家長的發問依然振聾發聵:“究竟要把孩子“逼”成什么人?”這篇帖子在天涯雜談發出僅4個小時點擊就過萬,發帖者對當前的教育方式表達了深深的憂慮,“孩子每天睡眠不足8小時,比高考還累”,學生背誦試卷有何意義?花大把時間學英啞巴英語? 原帖選登 我們究竟要把一代代孩子“逼”成什么人? 昨天晚上,我在孩子學校每天發的作業通知單上又看到家長必須做的事情: 1、孩子默寫英語短語六十個。檢查孩子聽錄音朗讀八遍課文和單詞。 2、初二地理、生物將要中考,分別提示孩子背誦地理、生物試卷各一張。 3、語文、數學、物理等學科作業檢查。 等我檢查完畢,時間已經到了十點三十五分。孩子洗洗睡覺已是十一點。我倒沒什么,但是孩子明天早上六點就要起床,準備上學。每天都這樣,睡眠不足八小時,儼然像個高考學子! 作為家長,我對孩子的學習內容是有看法的。我感覺有些內容是在浪費時間與生命。 先看看英語的學習。孩子從幼兒園起第一接觸的不是漢語拼音,而是ABC。算下來已學了約十年了。從沒有聽過日常口語中說過什么。最能體現價值的就是背課文——從頭背到腳后跟,一點不剩,完完整整。最感興趣的就是考試——終于有用武之地。 每周還要參加英語補習班的兩次學習,每次2小時,寒假、暑假更是馬不停蹄。這求學生涯基本耗在英語上了。十年算下來,估計也有2000個小時了。這里還不包括每天早晨、晚上大量時間的記憶、默寫。2000個小時啊!每天按在校時間7小時計算,相當于多出來三百天專門學習英語。 結果如何?孩子是在本地區最好的學校求學,依然是:啞巴英語——會背會默能考試,口語也就是那幾句地球人都知道的。 世界需要英語,不是每個中國人都需要研究英語。 學英語之前你得先學好母語——漢語言。別把漢語也忽悠的像個太監,關鍵的沒了——大家都來火星文! 英語學習也要循序漸進,這和漢語一樣,你得先會喊媽媽,慢慢再學寫媽媽。口語為先,書面語為后。以前大字不識的文盲照樣說的頭頭是道,盡管他們不認識漢字!現在初高中生英語詞匯量比漢語都多,能有幾個說的頭頭是道的?編寫英語教科書的專家學者們啊,你們坑害的豈止是成千上萬的中國人啊!那是多少代人,多少億人!不信,那請一位英語過八級的高手說英語,小學一年級的孩子說漢語,比較一下,二十多年的英語苦學抵不上六七年的母語學習!這就是認識規律。 再看看歷史、地理、生物。 一個字:背!一個作用:考試!一個目的:上大學!一個宗旨:找到好工作!仔細想一想,依靠背書上來的是人才嗎?那,電腦是最好的人才!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過去。學生學到的都是一家之言,他們永遠不會在學生時代知道的更多,即使將來長大,信息的束縛使得許多人的知識面也只局限于課本。 背誦地理的人不會成為徐霞客;背誦生物的人不會成為達爾文。 我們培養孩子,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分析所見知識的能力,創造新知識的能力——這些都不是“背誦”可以解決的。 網友: 全部成為機器人 網友“原版破磚”:死記硬背讓學生沒有一點時間去思考,全部成為機器人,這不是我們想看到的。 網友“殷切”:看著同事朋友的孩子們一個個越來越沉默,臉上越來越沒有天真和童稚,書包越來越重,作業越來越多。我一直擔心孩子上了小學之后,會越來越辛苦。 網友“遛火車”:拔苗助長,填鴨式教育。 網友“hosttable”:惡性循環。 學生:課文考過就忘 石坪橋小學陳怡然:有些課文的段落需要背誦,老師就會讓我們回家叫家長抽背,一般都在學校里背課文,效果要好一些。實際上很多課文我們也都是考過就忘了。我覺得休息的時間都變得好少了。 29中學生曹瀟:背功好肯定還是有優勢,有些學科一定要背才行。比如英語,如果連基礎單詞都記不住,根本就學不好。但是說老實話,什么都背很累。不過好像大家都是這樣“背誦”過來的,背書還是需要技巧,如果死記硬背不但占用時間,而且也沒有真正把知識學會。 家長:看著兒女很心疼 何來:女兒現在念初二,常常要我幫她抽背課文和英語單詞,一個星期差不多有4天都有要背的內容。有時候覺得這是好事,女兒學到了知識,但有時候看著女兒疲憊的神情,想到她才這么小就有這么重的壓力,又覺得十分心疼。
來源: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