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德州5月17日訊 高考日益臨近,眼花繚亂的電子助學產品的廣告不免吸引了眾多學生家長的眼球,也打動了為數不少的學生和家長的心。昨日,德州市市民王女士到該市12315處投訴其購買的電子助學產品連續出現低級錯誤,而且其女用了該產品也并未達到廣告宣傳的效果。
德州市市民王女士說,今年2月,她為正上高中的女兒買了一臺電子助學產品,沒想到在使用過程中竟連續出現了低級錯誤,如“統治”顯示“同志”、“增長”顯示“曾長”等。她表示,助學產品出現這樣低級的錯誤,已不能讓孩子繼續使用了,而且在其女使用該產品的兩個多月中,學習成績也沒有明顯提高,更不用提廣告上曾宣傳的“使用50天平均成績提高10分”了。
當執法人員找到經銷商時,其負責人稱,出現錯別字不是產品的事,答案內容是北京統一發過來的,有幾處錯別字應該可以理解。執法人員還注意到,電子助學產品在大量廣告中多次宣稱,是由中國電子學會現代教育技術分會、中央電教館技術開發應用研究所聯合向廣大中學生推薦的,并有教育部的專家認證,但經調查了解到,中央電教館技術開發應用研究所在兩年前已經撤銷,電教技術開發專家組也只是根據不同的課題臨時組建,平時沒有專門的專家組,在法定認證機構目錄中也沒有查到中國電子學會現代教育技術分會的名稱。
對此,德州市12315執法人員提醒,電子助學產品只是一種輔助工具,要想提高學習成績,關鍵還在于學習者本身。高考將至,學習成績是長時間綜合教育的結果,電子助學產品不是提高學習成績的萬能鑰匙,更不能輕信其廣告中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