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調查隊員吳周等人正趕赴目的地
在當代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如何將自己手頭有限的錢花的更加豐富實在,已經成為人們日趨關注的話題。而大學生作為社會的特殊消費群體,其不理性消費問題則更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了解大學生消費的真實狀況,7月12日,河南農業大學牧醫工程學院的學子聯合鄭州大學、鄭州牧業高等??茖W校等高校的學生,在鄭州大學新校區、二七商業街、丹尼斯賣場等地,通過問卷等形式展開了消費情況調查。
月消費千余元,高出工人底薪
在鄭州牧業高等專科學校,據一名在校大二文秘專業的女生介紹,因為學校距離丹尼斯商場比較近,所以其學校的女生消費較之其他學校女生會偏高一些,就她自己來說,每月除了吃飯等必須花費以外,還會有接近兩百元的額外支出,而和她的同班的一些女生,額外支出會比她還高出近百元。
“前天就有個張姓男生為他女朋友買了一件標價為999元的雪紡裙,”走訪中,在丹尼斯賣場負責達芙妮專柜的王小姐告訴隊員,“其實會在商場高中檔柜臺買東西的,每三個人中就會有一個是在校大學生。”一件衣服的花費就將近千元,加上其吃飯等必須費用,這名男生的月消費絕對不會低于1500元。而在省內,工人的底薪僅為960元。
奢華之風并非個別
采訪中,隊員了解到,像張同學這樣過度消費的奢華行為,在我市高校中并非個別。這些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都比較好,但其中也不乏家庭經濟一般的學生。一名做學生工作的老師對隊員說,現在高校校園里像張同學這樣的高消費一族雖然還占少數,但不少在校大學生一個月花掉900元是很常見的事,甚至出現月初花錢如流水,月底靠方便面度日的現象。這一方面反映了學生消費觀念的問題,也說明了部分學生在個人理財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在鄭州大學,化學專業的汪同學告訴隊員,大學三年,自己一直被消費超支現象困擾著,雖然做過兼職、家教,卻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自己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
理性消費依然是主流
隊員們調查了解到,其中有50.15%的同學月消費額集中在500-700元之間,23.98%的同學月消費額則低于500元。所以,整體看來,同學們的消費還算合理。在被調查的同學中,其額外支出部分則為交際費,戀愛支出與通話支出則是交際費用中的最大一部分。
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的效仿對象,由于有些學生家長本身消費觀念就存在誤區,所以更談不上對孩子的教育了,因此,要樹立大學生正確的消費觀,首先應該從家庭熏陶方面做起。再次,當拜金主義與享樂主義等不良社會風氣襲擊校園時,我們應該從心地上去排斥它們,而不是接受它們,這一點,學校老師的引導也十分重要。大學生應該學會自重,不要讓自己被超前消費弄到精疲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