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原]在自由的天平上
2010-08-31

 在自由的天平上

——對學生日常行為管理制度的反思

來源:公益中國網   作者:潘軍強

自由包含著義務、責任、尊嚴、尊重、法治、平等和社會的公正。——回聲谷《一個留美學生對北大的反思》

一個文明的、現代的社會,縱然付出高昂的代價,也要解放孩子;解放孩子必先解放教師,而這一切的關鍵,是法律保障和國民共識。——孫云曉《千年警世鐘》

教育是愛的事業,可愛心既能創造未來,也能葬送未來。可以說,愛是教師先進教育行為的必要條件,卻不是充分條件。愛是一種道德,一種理念上的思想,它同制度相比,前者是軟的,后者是硬的。對于一種美好的道德——愛,只能指向每一個人的內部,不具有強制性。

愛可以超越制度,但對于絕大多數公民來說,承認自己是一個平凡人,是俗人,是制度中的人,受制度的制約遠遠超過一念之間的仁義道德。因此,我們應該把力氣和智慧放在設計合理的制度上,而不是事倍功半地進行愛的是說教——把希望寄托在每個人的良心發現上。

我們發現以往的教育行為規范之制度,它的存在肯定有其合理性,但是由于制度的相對穩定性、系統性及人們對它的依賴性,以及它是前集權主義、計劃經濟一脈相承的產物,所以它的不合理性是顯而易見的,它的變革是刻不容緩的。

比較是醫治愚蠢的良方。為了更清楚的看到目前小學日常行為行為管理制度的弊端,我們不妨與美國的小學日常行為管理制度比較參照。

例證:美國一小學“學生行為目標指引”

一、行為常規

(一)課堂常規:

美國對學生的課堂是這樣要求的:1、在任何時候都要尊重別人。2、準時到班上課,鈴響后方可離開座位。3、上課帶好課本、筆記本、紙和削尖的鉛筆或鋼筆。4、在座位上保持安靜,除非讓你做其他事。5、按布置要求完成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

(二)教室規則

1、認真聽。2、遵循指導。3、安靜地學習,別打擾正在學習的同學。4、尊敬他人,言行有禮貌。5、愛護學校和私人財物。6、安全地學習和娛樂。

(三)學生行為規范:

1、做事要保證安全,有秩序。A、從走廊中穿行。B、正常使用洗用間,不在里面閑混。C、遵守操場游戲規則。D、在指定的管理區域內活動。2、聽從學校工作人員的指示。3、尊重別人的權利和財產。A、講話有禮貌。B、不要碰別人的東西。4、心平氣和地解決同學間的爭端。A、任何時候都不許打架。B、做到始終有禮貌。5、使用恰當的語言。

二、課堂活動的參與

美國人認為課上的時間是非常寶貴的,學校強制性地讓學生有規則地到課堂活動中去,以保證每個學生成功地獲取知識,受到教育。

他們告訴學生課上浪費的時間不可能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得到彌補的。如果缺課,必須在三天內來講明原因。如果不這樣做,就作逃課或曠課記入個人檔案。正因為這一天缺課,該學生的年度成績單上只能記零分。這是考試或其他任何方式都無法彌補的。如果在三天以內講明缺課原因,該學生還有機會補上所缺課程,并能根據安排的補課政策得滿分。

三、家庭作業

美國學校是很重視家庭作業的布置的,他們認為家庭作業很重要,因為它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能鞏固課堂知識,預習新課,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又能教學生應有的責任感,并能使之養成一定的學習習慣。哪個學生不完成所布置的家庭作業,將受到嚴懲。給學生布置的家庭作業是規定的(不要每晚都有,但每星期至少要花三個晚上)。在內容上非常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盡管他能從課堂或家里和大人的討論中得到啟發,但仍應獨立完成作業。家里大人的支持只是學生受到的教育中最基本的部分。如果學生因故缺席,應該完成所缺作業。而且所有的作業必須在一天內補上。

四、學分

美國學校布置的每份作業都得打分。學年打分也是按這個標準來衡量。學年分用百分率和等級兩種方法打出。他們的替換關系是這樣的:98100A ,9397A,9092A-8889B 8387B8082B-7879C 7377C,7072C-,6869D ,6367D,6062D-等,這是一種很細的評分方法。

五、違紀的懲處

1、遲到和無故缺席

美國學校對學生遲到和無故缺席,將按照下面的學校政策處理。即根據學校制定的處罰條例通知學生。如果三次遲到或缺課現象,必須立下契約,如果下次再發生類似情況,將被通報并扣掉學分。

2、留校察看

在美國,學生違反學校所規定的任何一條課堂常規,都將被處予留校察看。如果學生被告知要受留校察看處分時,學校會提前一天,通知家長或監護人。一旦學生受到留校察看處分,他會被安排在特定的教室里上課,若不這樣做會受到更嚴厲的懲罰。

美國的學生管理也是非常嚴格的,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自由。

3、對違紀的懲處規定明確

對于大多數違紀現象,學生將收到一份書面警告。如果一周內收到兩次書面警告,校方發出一張傳票,要求家長和學生在上面簽字,第二天帶回學校。無禮、打架或擅自離校的學生將直接收到一張傳票。

第一步,若學生收到一張傳票,將受到半小時的留校處罰或其他適當的懲罰,并與家長聯系。

第二步,如果學生又受到一張警告或傳票,罰學生課后留校,教師必須與家長聯系。

第三步,再發生違紀現象,將導致課后留校與家長聯系,校長將親自過問此時。

六、積極鼓勵成功者

美國學校對學生在行為方面取得的成功會積極鼓勵并給予獎勵。他們認為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權利;每個教師都有傳授知識的權利;家長的介入與支持是成功的基本條件。

學校每個月召集全體下系學生集會,歡迎家長參加,共同參與這一特別的活動。孩子 們因為他們出色表現將在以下三方面獲獎:公民獎、學習成就獎、特別榮譽獎。學校每月舉行學生集會的意圖是為學生提供在公眾面前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能脫穎而出。

例證:中國小學“行為規范管理制度”

以筆者所見的小學為例,經常見學生管理機制如下:

其一、管理條例,有《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二十條(約600字)、《課堂常規》十條(約300字)、《禮儀常規》十條(約500字)、《小學生守則》十條(約200字)、《安全教育手冊》五章(約2萬字)、《小學生違紀處罰條例》(約500字)

其二、平時學習成績考核記載。如學生逃課或曠課作違紀批評,鼓勵學生認真改正,家庭作業每天晚上都有,主要安排一些機械性較強的作業。無需大人與孩子共同商討,孩子與大人在作業上的交流極少。平時測學生的成績用等級制來衡定.等級安排如下:90-100為優,60-89為合,0-59為不合,學生期末的學習成績主要看期末的大考成績,平時成績僅供參考。為了不傷害小學生的自尊心,不管成績如何差,家長看到的成績冊上的等級一般不會出現“不合”。

其三、對違紀的處分。一般的違紀行為,由班主任進行正面說服教育,苦口婆心、循循善誘,對一般的學生短期內效果較好,但長期以來,學生基本上出現“虛心接受,堅決不改”的現象。對較嚴重的違紀,班主任上報學校或請來其家長,進行批評教育,而家長一般希望學校方面,特別是班主任更緊一些。對嚴重的違紀,學校方面抱著以說服教育為主,處罰為輔的方針,多次不改的作警告處分,一般不會作出留校察看處分,如作出更嚴重的處罰,需匯報上級,得到回應后才有權作出定奪。據說,這樣的做法,其出發點都是為了尊重學生的人格權利。班主任為了管好學生,確保安全,學術上自主活動的時間較少。

其四、對遵紀守法的優秀學生之獎勵措施。一般地講,誠實、善良的學生受到其他學生的傷害較多,如忍氣吞聲,在某種程度上反而受到老師的表揚。以口頭表揚為主、受獎勵的學生一般學業成績較突出,成績一般的學生受獎勵的概率不高。獎勵一般放在學生大會上,或期末總評之時。

兩類管理制度的評析

制度是人們理性思維與現實相磨合的結晶。好的制度洞察人性,與時俱進,在時代潮流中吸取有價值的資源,清晰而精妙,既簡潔又高效,人們在好的制度下油然而生的感嘆。以上兩則例證中展現的中美小學日常行為管理制度會帶給我們許多的啟示。

(一)、制度設計的假設比較

任何一種制度,其出發點來源于一個假設。美國的管理制度一看就知道非常嚴格,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自由。一方面,中美兩國對“自由”的認知是完全不一樣的。簡單的說,中國人一般的思維是:自由就是不受約束;美國人一般的思維是:自由就是免受不合理、不合法的強制。

另一方面,中美對人性的善惡之假設是不一樣的。中國有一句俗語:“人之初,性本善”。于是,把性本善的道德理想與現實的制度制約在一起,缺乏明顯的界限,造成處理問題時摸棱兩可,無明確標準可遵行。歐美國家在設計制度時,首先假設人是不可信賴的,于是在制度設計上側重監督的作用,其制約機制精確完善。

仔細分析一下,中國的假設是有很大漏洞的。從假設人是可以信賴的出發,就放松了處罰制度規范的嚴謹性,那么,假設有一個人鉆了空子,勢必對其他人平等權利構成侵犯,這明顯就是不公正的,時間一久,易造成一種普遍性的偽善社會生活。歐美國家從假設人本惡出發,重在制度制約,讓所有人的權利都不受侵犯,在此前提下,無需口頭弘揚道德理想,人人平等,人人皆可向善。

(二)、制度設計的目的性比較

我國的日常行為管理制度的目的是:重在道德認知,修生養性,先己復禮,營造一種道德氛圍;重在感性體驗,培養學生的重義輕利,道德內省的品質。于是我們在現實中可以觀察到一種普遍的現象。

學生違反了行為規范時,教師讓孩子去對照某一條例想想自己錯在哪里,該如何改正;有的教師讓學生去抄行為規范,或寫檢討書,或對受傷害的同學口頭道歉等等。總之,側重事情發生后的知錯教育。

美國的設計行為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把違紀現象抑制在萌芽狀態;培養學生的權利意識;社會生活準則的啟蒙。因此,當學生違紀后,側重依法處理,讓學生明白,在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中,違反規則、法則是一定要受到處罰的,沒有道理可講。

什么是自己的權利,什么是別人的權利,分得清清楚楚。法制意識深入學生的行為之中。不違法,首先是因為敬畏法律,其次明白自由、平等、法律是人類公共的理性,提升公德的認知水平。

(三)、制度實施的操作性比較

美國的日常行為管理制度操作性很強。其一,規范內容簡單明了,條款較少,學生教師都易認易記.內涵十分豐富。如《課堂常規》第一條所示:在任何時候都要尊重別人。平等、尊重人權之口吻十分強烈。又如對學校、別人、及自己的財產愛護、保護的條款出現過好幾次。

說明了財產跟人身權利一樣,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其二,對違紀的處罰講究民主秩序,使校方行使權力合理合法,與社會機制相吻合。如從書面警告到傳票的過程即是明證。其三,家校協同,如相家長發出公開書面通知,家長的簽字制度等。

中國小學的日常行為管理制度操作性不強。其一,規范內容繁多。學生、教師難以識記。其二,對違紀的處罰缺乏民主程序,校方,教師行使權力隨意而行,處罰與認知兩者往往重疊,讓人分不清道德與法制的概念。其三,家庭協同性不夠及時,且無法可依。家庭的聯系必要性不強。因為家庭、學校對對違紀學生的管理方法雷同,基本上屬于批評加說服教育。家長與學校同樣缺乏法治的意識。

(四)、制度設計的公正性比較

首先從對學生違紀的處理機制看。我國的管理方法對學生及教師的權利造成了較大是不公正,不能很好地維護受傷害方的民主權利。如學生甲打了學生乙,老師按照管理制度來處理,只能側重用多種方法進行說服教育,很多時候讓學生甲對學生乙道歉就算了。

這樣做顯然不能維護學生乙的人身權利,在學生群體及家長中造成了一個很壞的影響:面對暴力,學校就無能為力。相比之下美國小學的管理制度要公正的多。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教育法規中,第二條“企圖威脅或已經傷害他人身體健康,這樣的情況,施害方將會受到停學、開除、轉學的處分”。

對教師及校方來講,我國的管理制度存在較大的不足,按理說,教師擁有傳授知識的權利,但在我國,學生在課堂中違反常規時,教師會感到為難,去說服教育吧,會影響講課時間且效果未必好。把學生帶出教室吧,又不許可,更別說體罰或變相體罰了。在無法無依的情況下,教師授課的權利受到破壞,且其他學生正常學習的權利相應受損。

此事如發生在美國,該學生將被處予“留校察看”的處分,且被安排在特別的教室里上課,如不從,會受到更嚴厲的懲罰。又如在對待私自外出的學生時,我國沒有嚴厲的處罰條例,相反如發生這樣的事,校方或家長往往會責難班主任,認為老師管得不嚴,出了問題肯定會找老師責難,而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教育法規中規定:“上學時未經允許擅自離校,將會受到停學、開除、轉學的處分。

其次,對學生學業行為管理制度看其公正性。我國的管理方法注重結果評價,并且注重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實際上是虛榮心)。學生的缺課一般不會記入個檔案,只要大考成績好,平時成績就可以“僅供參考”,這種管理方法對那些平時認真大考考得不好的學生來講顯然是不公平的。

對照一下美國的課堂學業成績管理方法,即可明白其中細節的奧妙。另外對照一下美國的等級制,我國小學的等級制劃分顯然不太合理,如6089之間存在很大的學業成績高低的傾向,而我國很多學校只用一個“合”來代替了。

通過以上的比較、評析,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小學的日常行為管理制度與我國市場經濟要求的法治、平等、公正的理念不相匹配,我國政府要求改革事業與時俱進的思想不相匹配,更與世界先進國家的教育水平相距甚遠。

因此,我們期待著關注教育改革的人們,在引進先進教育思想理念的同時,一定要同時引進先進的教育管理制度。從事教育實踐的人們應爭取屬于自己的制度權,在好的教育管理制度下,教育才真正走向自由。自由的內涵才能凸現出來。解放孩子,必先解放教師。在制度的保障下,教育的愛心才能創造未來。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