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步履維艱求職路 ---殘疾大學生就業難現象透視
2006-05-22
  據透露,我省每年有近百名殘疾大學生畢業。隨著人才競爭的日益激烈,他們的就業情況如何?5月21日第十六個全國助殘日來臨之際,記者對省內10所高校和多家人才市場進行了一番調查,發現殘疾大學生的就業之路步履維艱———遠低于正常大學生的就業率。 他們除了要應對社會共有的壓力外,還面臨著三個困境———

  綠色通道成了“羊腸小道”

  2006年5月1日,《湖南省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規定》正式實施。按照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不低于本單位在職職工總數1.5%的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未達到規定比例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未安排人數和當年度職工平均工資額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用于補貼殘疾人職業培訓和扶持殘疾人就業。這,似乎為殘疾人大學生就業開辟了一條綠色通道。

  然而,在執行過程中,卻遇到了不少的阻力。2006年4月,省殘聯勞動就業服務中心為一名從中南大學醫學院畢業的殘疾大學生安排工作,找到了省會某醫院。醫院主管人事的同志一口拒絕,既不給安排工作,也不繳納就業保障金。這種碰壁的事情,該中心的同志已經司空見慣。工作人員謝黎感慨萬端:“6年來,省殘聯僅向社會推薦了500名殘疾人就業,殘疾大學生更少。有的單位寧愿交保障金也不安排殘疾人就業,連殘疾人博士、碩士生都不要!殘疾人就業的綠色通道變成了羊腸小道,越走越窄。”

  不僅如此,一些應該為殘疾人提供的起碼方便也難得一見。記者走訪省內10所高校,發現僅有湖南大學就業辦對即將就業的殘疾生有詳細的統計,并建立了資料庫,其他九所高校則沒有詳細的統計資料。登錄各高校的就業網站,也沒有發現網站中有關殘疾生就業的任何信息。而各類人才市場和各種招聘會,也沒有什么助殘措施。在長沙的一家省級大型人才市場,這里無障礙設施不能滿足殘疾人的需要:進門要登50多級臺階,大門前沒有斜坡;場內沒有適合肢殘人方便的廁所,更沒有為聾啞人和盲人設立的服務設施和項目。

  用人單位存在歧視現象

  記者發現,在殘疾大學生求職的過程中,用人單位拒收和歧視的現象仍時有發生。去年畢業于湖南某大學金融與保險專業的曾同學是一名小兒麻痹癥患者。當她說起自己拄著拐杖8次找工作的經歷時,傷心地掉下了眼淚。“畢業后,我第一次找工作是去長沙的一家保險公司,因為是殘疾人,公司不要。后來去了深圳一家保險公司跑業務,又因形象不好被辭退。今年3月,在長沙一家公司干了半個月,公司說我沒有完成基本的業務量,一分錢也沒給我……在那家公司,別人只需要每個月做1萬元的業務就可以轉正,可公司要我一個月做3萬。我一個殘疾人,每天拄著拐杖爬樓,真的很累,很累。”

  類似曾同學這樣的遭遇,省內某大學大四學生肖明也同樣經歷過。肖明在7歲時因為一次交通事故失去了右腿,今年2月他向12家用人單位投遞了簡歷,有3家單位叫他面試。但是當用人單位看到他拄著的拐杖和空空的褲管,臉上便有了難言之色,結果3次面試都失敗了。

  5月19日,記者來到長沙市內一家大型人才市場,對正在舉行招聘的28家單位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表明:23家用人單位明確表示不招收殘疾大學生,僅有2家單位表示愿意優先安排殘疾人就業。在23家單位中,有17家單位認為殘疾大學生不能勝任工作崗位、不具備應對各種環境的應變能力;4家單位認為殘疾大學生發展空間有限;2家單位認為會影響企業形象。一家單位的招聘負責人說:“現在人才供大于求,不說殘疾人,健康人都安排不過來。我們不是福利企業,不是慈善機構啊。”

  人文關懷———殘疾大學生的就業“軟肋”

  盲道可以通暢,手語可以普及,公廁、電梯、馬路可以無障礙,但是要消除原本就敏感的殘疾人心理的障礙卻是最難的。記者發現,當前社會對殘疾人的人文關懷遠遠小于物質關懷,即使殘疾大學生到了工作崗位,也很難和普通人一樣舒心地工作。曾婷曾經找到了一份倉庫保管員的工作,在那里干了兩個多月,待遇也蠻好。但是同事看她的眼光總是怪怪的,有的人還在背后竊竊私語,指手畫腳,使她受不了,就把工作辭了。她說:“我覺得現在社會幾乎不關注殘疾人的心理,不了解我們內心的真正需要。”

  省殘聯勞動就業服務中心一位負責人介紹:“在北京、上海、江浙等地,已經有為殘疾大學生舉辦的專門招聘會,并且通過開展定向、定崗、崗前和在職在崗培訓不斷加強對他們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就業能力和轉崗就業能力,使殘疾大學生的就業率都突破了90%。同時在殘疾大學生待遇方面,深圳有一個規定:在深圳實習期間,殘疾本科生和一般碩士生同樣享有1000元一月的補貼待遇。當然,這些福利與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水平有關,但同樣也與一個地方人們的助殘觀念、對弱勢群體的關注程度有關。可這些做法在我省都還是空白。”

  “我們的就業路還要走多遠?”

  殘疾大學生同樣是社會的人才。但是,面對著社會壓力和歧視,他們作為殘疾人中的佼佼者卻處于就業競爭的邊緣地位。“我們的就業路還要走多遠?”這是記者采訪的12名殘疾大學生發出的共同心聲。對此,省殘聯有關負責人認為,解決殘疾大學生就業還需要著力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首先,社會各級要加強對殘疾大學生的就業指導。比如讓殘疾大學生盡量不要選擇需要交際能力、體力的工作,而是選擇一些技術性的工作。第二,社會要以能力為本,消除一切身份限制,一切社會崗位和領域都要面向殘疾大學生就業;比如可以制定對安排殘疾大學生就業單位的激勵和補償政策,這樣可以鼓勵社會接納殘疾大學生就業。第三,對殘疾大學生要實施技術援助和社會援助。可以建立一個規范化、科學化、信息化的就業服務體系,以服務促進就業;可以嘗試建立一個政府責任體系,各級政府要關注殘疾大學生就業。同時,發揮非政府組織、殘疾人組織的作用,動員全社會關心幫助殘疾大學生就業,給殘疾大學生就業以行政援助、法律援助、經濟援助、道義援助和輿論援助。

  這位負責人還寄語殘疾大學生,在當前就業形勢嚴峻、就業壓力大的情況下,殘疾大學生也要轉變觀念,不能認為自己是殘疾人又掌握了一技之長,所以只有找到了一個好單位,社會才叫公正。也不是只有到了政府部門、國有企業才算是就業。要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擺正位置,“自尊、自信、自強、自立”,以健康的心態、過硬的本領、良好的素質、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投入到社會實踐中。

(稿源:湖南日報)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