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網絡語言使用頻率排名首次公布 頂字用最多
2006-05-23

    首個《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昨天由教育部和國家語委公布。在這份報告中,首次公布了網絡語言使用頻率排行榜,“頂”位居第一位,而一些曾被各種媒體反復引用的“大蝦”、“菜鳥”等卻排名靠后。

5個字中有一個“頂”

什么樣的詞語在網上用得最多?根據國家語言資源檢測與研究中心對7所高校2005年的網站BBS用字統計顯示,“頂”(支持)位居第一位,出現頻率為23.02%,也就是說網民每說5個字,就有一個是“頂”。

縱觀排行榜前20位,與發帖有關的包括“ding(頂)”、“LZ”(樓主)、“灌水”、“ID”等,還有同意的其他詞“樓豬”(樓主)、“ddd”(頂頂頂)、“馬甲(ID)”,占了前20位的一半。

專家分析:這些語言與論壇的傳播模式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們貫穿著網絡論壇語言表達的全過程,說明如今網民上網主要以發帖、回帖等討論為主,而不是以在線聊天為主。

符號使用率多于漢字

根據國家語言資源檢測與研究中心的調查,網絡上漢字使用數為9793個,比平面媒體漢字使用多了1568個。同時,BBS上標點、符號使用率達到了55.07%,高于漢字的使用率。

華中師范大學教授何婷婷:網絡交流缺失日常交往中的表情、服裝、動作等非語言表達方式。“QQ、MSN提供的表情符號,是滿足人們交往需求的。”網絡漢字和符號使用率的提高,說明人們的交往方式越來越依賴網絡。但由于網絡的隨意和不穩定性,符號又不足以成為一種實際語言。

“大蝦”“菜鳥”已過時

以前說網絡語言,代表著時髦和新奇,一些新的網絡語言也與日俱增。但一些曾被各種媒體及研究文獻反復引用的、代表經典網絡語言的詞匯,如“大蝦(大俠)、菜鳥(新手)、94(就是)、醬紫(這樣子)”等使用頻率均沒有超過0.2%。以前說美眉,現在就說MM了。

專家分析:BBS用字種數情況早年增長快,近年增長速度放緩。網絡語言頻繁地更新換代,說明網絡語言具有不穩定性,它的發展變化比日常用語更快。

網上語言追求個性生動

通過分析網絡語言專家發現,同一意義常有多種書寫形式,比如說哥哥,可以用大寫的GG,也可以用小寫的gg,感謝可以用39、3X、3Q等形式。再見可以用88、886、3166等,傷心悲切可以用55、555、嗚嗚、嗚嗚嗚等。同時,網民們還可以利用表情符號等來表達同樣的意思。

專家分析:網絡語言這些獨特生動的表達方式,反映了網民的個性和聯想能力。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網絡使用者的特征——年輕的心態和不拘一格的想法。

晨報記者代小琳

網絡用語排行榜前20強

1.頂(支持)

2. 555(嗚嗚嗚)

3. ding(頂)

4. mm/MM(妹妹)

5. LZ(樓主)

6. DD/dd(弟弟)

7. 88(拜拜)

8.偶(我)

9.馬甲(ID)

10. ID

11.斑主(版主)

12.恩(嗯)

13.汗或寒(敬畏)

14.暈(非常驚異)

15. ps/PS(photoshop的簡稱)

16.灌水(發帖子)

17. ddd(頂頂頂)

18. bs/BS(鄙視)

19.樓豬(樓主)

20.滴(的、地)

本版制表/林賽

鏈接觀點

很多人“做”“作”難分

晨報訊(記者雷嘉)下至中學語文教研室,上至國務院、中央電視臺,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委員李行健教授每天都會接到各種單位的電話,請教某個字、某個詞的正確用法,“問得最多的是‘做’、‘作’兩個字。”在昨天舉行的全國語言文字規范化學術論壇上,多名語言文字學家表示,語文規范化知識的普及亟待加強。

第三屆全國語文規范化知識大賽暨語言文字規范化學術論壇昨天開幕。出席論壇的李行健教授告訴記者,幾乎每天都有人打電話到他的辦公室,向他請教“明日黃花”與“昨日黃花”的區別、是“莫名其妙”還是“莫明其妙”、“標識”還是“標志”……問得最多的是“做”與“作”在使用中的具體區別。

除了李行健教授,《語文世界》雜志社、《現代漢語成語規范詞典》的專家組成員也都經常接到這樣的電話。李行健教授表示,漢語詞匯形成的過程漫長而復雜,產生了大量近義字、近義詞,需要進行規范化的界定。“前幾天北京某報紙的一篇報道中,一會兒寫‘標識’一會兒寫‘標志’,讀者看了肯定糊涂。”李行健教授說。

鏈接新聞

認識900個漢字

能看懂九成報紙

晨報訊(記者代小琳)認識900個漢字,就能看懂90%的報紙!昨天,教育部、國家語委發布《2005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公布了現在中國社會語言的使用情況。

教育部、國家語委通過統計15種報紙,得出2005年漢字使用情況。專家根據報告得出,漢字和詞語的覆蓋率非常高。581個漢字就可以覆蓋語料的80%。也就是說,認識使用頻率最高的581個字,就可以讀懂媒體文字的80%。當覆蓋率達到90%的時候只需要934個字。當覆蓋率達到99%的時候需要2315個字。對于詞來說,了解4000條詞語,就能看懂80%的報紙;了解1萬條詞,就能看懂90%。國家語言資源檢測與研究中心表示,掌握1萬多條詞和900多個漢字的人,就可以閱讀90%左右的報紙。

“這1萬多條詞是由這900多個漢字組成的。”國家語委的有關負責人昨天告訴記者,“掌握900多個字能看懂90%的報刊雜志,這只說明這些字在媒體中的使用頻率非常高。但是有一些生活中的口語用字,或者在書籍中的偏文的書面用語,在報刊中是不常出現的。這不是說我們就認識900個字就夠了。”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