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下午,國內一家旅行在線服務公司分別與中國海洋大學和青島大學簽署協議,承諾在兩所高校內設立陽光助學金。在每所學校每年資助15名品學兼優的貧困生,資助金額為每人5000元。與一般企業在高校設立的獎學金不同,協議中專門提出,接受愛心助學金的學生,必須簽訂一個強制性的書面協議,要求他們在校期間每年做一次義工,或畢業后一年內從工作收入中捐出500元用于希望工程。同時,受助者將受到監督,如果不能履行協議,將會在其網上公布“失信者”名單。
“受資助要簽署這樣的強制性協議,總覺得心里有些不舒服,這好像在做一種愛心交易。”青島大學化工學院一位畢姓大學生說。中國海洋大學一位張姓學生則表示,反哺的意識應該是道德層面上的要求,不應該強制。另一方面,如果網站公布受助學生的誠信信息,這也侵犯了個人隱私。
但是,也有學生表示支持這一想法,青島大學一位大學生認為,知恩圖報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對于本來就想將來回報社會的貧困生來說,協議簽與不簽并沒有什么影響。
該網站負責人表示,這種強制性只是對受助者的一種約束,是為了增強受助學生的反哺意識,學生有申請或不申請的自由,如果不能接受,可以不提申請。此舉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受助學生的再次捐助和愛心公益行為,促進整個社會的愛心傳遞,形成良好的社會公益氛圍。對此,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于志剛表示,增強學生的誠信意識、反哺意識是必要的,這更應該叫做一種引導性協議,是對受助學生愛心回報社會的一種激勵。也有老師認為,此舉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具體做法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