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絕對不許一邊免費一邊亂收費
江西樂平市鎮橋二中短短4年亂收費用百萬元,財務狀況不明。學生都是農家子弟,每次學校亂收費都有學生選擇輟學。不忍見孩子們失落的眼神,教師張秀英選擇了舉報。令人費解的是,媒體披露此事后,市教育局非但沒有調查鎮橋二中亂收費的問題,倒是迅速宣布張秀英夫婦停課待崗,學校更將她所帶的初二(8)班進行拆解,將學生分流到其他班。憤怒的學生在墻上寫下“堅決反對拆班”幾個大字,呼吁有關部門為好老師“昭雪平冤”。
讀了上述新聞,誰都會覺得震驚——區區一個鄉鎮初中亂收費如此猖獗,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竟然還拿出最快的速度、動用最嚴厲的手段打擊舉報者,甚至株連到了同為教師的張秀英之夫,這封舉報信到底刺痛了誰的神經,又是刺痛了他們的哪部分神經?
暴露于媒體版面的鎮橋二中亂收費問題,成為樂平市教育局的“痛點”,引起的“條件反射”居然是進行權力總動員,嚴厲而無情地打擊系統內部出現的深喉,有關原因不難猜測——在國家三令五申嚴禁教育亂收費的大環境下,樂平市仍然存在亂收費的小氣候,否則,以一個小小中學校長的能量與膽量,就是吃了豹子膽,也不敢與教育部部長周濟關于“學校亂收費、校長要撤職”的嚴令對抗,屢次三番對學生家長敲竹杠;因而當張秀英老師挺而身出反映問題時,她面對的已不是一個亂收費校長,而是當地官場龐大復雜的權力網絡,遭遇打擊報復,幾乎是所有舉報者躲不開的“宿命”,弱勢的張秀英夫婦怎能幸免。
中紀委駐教育部紀檢組組長、黨組成員田淑蘭在分析教育亂收費原因及其表現時,為亂收費者畫出了4張臉譜,即生存型、發展型、趨利型、轉嫁型,在財政供應不足、政府監管不力的情況下,學校被迫無奈地走上了亂收費之路。田組長沒有料到的是,在不少地方,教育亂收費并非校方半推半就的行為,而是地方政府、教育部門和學校大膽謀劃并聯合實施的一種劫掠行動。多數亂收費學校財務管理混亂、資金去向不明,某些人口口聲聲增磚添瓦的“教育事業”并沒得到多大好處,腐敗分子實際成了亂收費的最大受益者。異常敏感地對待舉報,喪心病狂地打擊舉報者,流露的正是他們內心深處的驚恐與不安。
過度膨脹且不受約束的權力,就是亂收費者的護體衣缽。舉報者遭遇打擊,意味著社會良知被踐踏污辱。若不鏟除官場腐敗,不有效解決某些地方出現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政府失靈”問題,再多的清理亂收費紅頭文件也會被漂白,再好的政令也難以落實。狙擊教育亂收費,功夫應該在“費”外,從張秀英的遭遇中,我們不難看出,下一步重拳整治的著力點在哪里。(張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