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揭曉
2012年05月15日 來源:京華時報
俞敏洪與自強大學生在一起
今天,歷時近半年的2011年度尋訪“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活動在清華大學落下帷幕,來自清華大學的陳朝松等10名大學生榮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稱號。
作為本次活動的協辦方,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將給予他們每人1萬元的“新東方自強獎學金”。同時,對于獲得“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和提名獎獲得者,也將分別給予5000元和2000元不等的獎學金。
★星程
連續五年資助尋訪
尋訪“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活動由共青團中央和全國學聯主辦,中國青年報社和中國高校傳媒聯盟承辦,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協辦。
為鼓勵并資助尋訪活動中涌現出的優秀大學生,新東方從2007年起分十年共出資5000萬元,設立“中國大學生五四獎勵基金·新東方自強基金”,用于獎勵每年尋訪產生的10名“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100名“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800個提名獎獲得者及若干名高校優秀組織獎。
為何投入如此多的資金重獎自強大學生?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說,自強不息、永不言敗是一個人、一個民族走向成功和強大最重要的精神力量。青年人是中國的未來,我們希望通過尋訪和激勵大學生群體中的自強典型,能夠樹立一批青年榜樣,倡導一種獨立自強勇于追求夢想的風氣,幫助新一代大學生更好地走好人生之路。
百萬學生積極參與
作為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校園活動之一,尋訪“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迄今已成功舉辦了5屆,在全國高校及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2011年度的尋訪活動旨在尋找在“愛國奉獻、科研創新、自主創業、志愿公益”等方面表現突出的大學生。在去年網絡實名推薦基礎上,增加微博新媒體應用的內容。截至活動結束,在微博校園有519729人參與報名轉發,吸引了上百萬大學生的關注與評論。
如今,尋訪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活動已覆蓋到全國所有的本科、高職院校共計2300多所大學。大學生紛紛推薦他們身邊的優秀典型,涌現出了一批優秀感人的大學生自強典型。
★星跡
在新出爐的10名“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中,每位學生都有著不同尋常的自強故事。他們中,有艱苦樸素、踐行雷鋒精神的“馬路孝子”劉普林;有投身艾滋病防疫,在國內外志愿者組織的舞臺上、展示中國形象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生李佳興;有16歲起挑起一家重擔,用微笑面對生活逆境的海口經濟學院學生莫金連……我們從中摘選出兩位,回溯他們的“星”路歷程。
用公益堅守夢想
陳朝松是清華園里典型的“工科男”,學業優秀,又紅又專。但他又是不平凡的。在清華將近六年的時間里,他踏遍祖國大江南北,從公益參與者變成公益組織者,并將公益視為一生的事業。
結緣公益
2008年暑假,陳朝松參加了暑期扶貧社會實踐。他不會想到,在江西吉水中學為期10天的支教會徹底改變他生活的軌道。在那里,他體會到當地學生對知識的渴望,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付出給貧困地區的孩子帶去多大的希望。
陳朝松希望為孩子們做得更多。回校后,他加入了清華大學學生教育扶貧公益協會。
5年來,陳朝松的足跡遍及河北、河南、內蒙古等多個省地的貧困地區,他接觸的學生超過5000人次。
組織公益
2009年的清明節期間,陳朝松和同學們一起前往內蒙古太仆寺旗興盛小學開展支教。當他們發現當地小學缺乏電腦設備時,就萌生了募集畢業生電腦并捐贈給興盛小學的念頭。回到清華后,陳朝松帶頭發起了“電腦傳愛行動”。經過不懈努力,陳朝松的團隊最終募集到43臺主機、59部CRT顯示器、4部液晶顯示器和8部筆記本電腦。
2010年,陳朝松和團隊又為北京3所農民工子弟小學建立了微機室,并組織清華學子前往開展電腦培訓;2011年,他們聯合北京十余所高校的志愿者社團結成聯盟,再次捐贈了三所學校……“電腦傳愛行動”得到了廣泛認可。
寄情公益
2010年8月,陳朝松放棄了在熱門的計算機系免試讀研的機會,推薦至教育研究院攻讀研究生,全面投身公益。
為何偏偏對公益情有獨鐘?陳朝松的回答簡單卻讓人感動。
陳朝松出生于廣西的一個小山村,父母經常外出打工。中學時,他學業突出卻因家庭經濟困難幾近輟學,是學校和社會發放的助學金和困難補助幫助他渡過難關。憑著廣西高考理工類第二名的成績,他如愿進入清華。在清華,家境貧寒的他每年都能獲得獎、助學金。
“我做公益,本質上是在傳遞關愛,傳遞感恩。我特別期待我幫助過的人將來有能力了,也去幫助更多的人。”對陳朝松來說,“公益”早已不僅是一個興趣,而是他愿意為之奮斗一生的事業。
在逆境中重生
她,是那個在512汶川大地震中被深埋17個小時,被救后面臨截肢之痛卻從未掉淚的“堅強女孩”。地震的摧殘,沒有磨滅她頑強的意志,19歲的段志秀用堅強和努力,活出了一片屬于自己的海闊天空。
噩運來臨
段志秀出生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
2008年5月12日,8級的強震將北川縣城頃刻摧毀,正在教室上課的段志秀被壓在了北川中學教學樓廢墟下。
當解放軍官兵把段志秀從廢墟中救出來時,她已經被埋了17小時。當時,她嚴重昏迷,左大腿被壓,肌肉壞死,只有截肢才能保留性命。就這樣,她的左腿被截掉了。然而在手術的過程中,她沒有掉下一滴眼淚,令現場的醫護人員動容,被媒體稱為“堅強女孩”。
康復重生
在治療期間,段志秀得到社會各界的幫助和關愛。最令她難忘的是,2008年5月24日下午,溫家寶總理來到醫院看望傷員。面對總理,氣管被切開、不能說話的她在紙上寫下“我想讀書”4個字。總理看后,隨即拿起紙和筆,寫道:“昂起倔強的頭,挺起不屈的脊梁,向前,向著未來,堅強地活下去。”當段志秀看到這些字時,這個倔強而又堅強的女孩終于忍不住掉下淚水。
總理的這段話,讓倔強而堅強的段志秀重新找到了站起來的勇氣。她開始了漫長的康復之路。從用一條腿保持平衡站立開始練起,慢慢地學習挪動步子。
傳遞堅強
從醫院回到學校后,新的考驗隨之而來。
剛使用義肢,段志秀只能一點點挪著步子走,以致上課總遲到。為了不給老師同學添麻煩,她總是比同學早起,早出門……高中階段,段志秀一直保持班級第一的成績。
進入高三后,學習強度增大,定期的義肢檢修和康復訓練擠占了不少備考時間。為了不影響復習,段志秀咬牙放棄了復健鍛煉,忍受著肢體的疼痛,全力備戰高考。終于,在2011年夏天,她進入黃河科技學院民族學院學習。
“我很感謝那些幫助過我的人。在我困難的時候,是大家的幫扶賜予了我第二次生命,讓我堅定了信心和生活的勇氣。”段志秀說,她會把這些愛繼續傳遞下去,讓更多的人感受到這個美好世界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