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學生健康就是守護未來
2012年05月18日
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2012年春季調度會日前在京召開。會議通報了近期一些地方出現的問題,并交流地方典型經驗。
本期周刊聚焦學生營養改善問題,關注問題發生的原因以及處理辦法,分析探討如何避免類似問題的再度發生,探討如何從根本上確保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順利推進。
——編 者
這是一場不同以往的會議。
5月8日,北京大學博雅國際會議中心,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2012年春季調度會。
早晨9點鐘,沒有寒暄,簡短開場。一段半個多小時的電視報道集萃將與會者直接帶入會議主題。
“學生營養餐,好事如何辦好?”“如何讓每一分錢都‘吃’到學生嘴里?”大屏幕上,針對“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行過程中,個別地區出現的問題,媒體深入調查、提出建議。臺下,來自中西部試點省份的負責人正視問題、深入思考。
“帶著問題來,才能系統地梳理問題,找到系統解決問題的辦法。”全國學生營養辦主任、教育部副部長魯昕說。
是的,直面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改善學生營養,需要決心與智慧同行。
直面問題才能避免問題再次發生
無疑,這是一場直面問題的會議。而直面問題、解決問題彰顯了政府將工作做好的決心。
“媒體近期曝光了一些營養改善計劃操作中的問題,主要包括一些地方政府落實不得力、供餐中出現‘套利’情況、試點學校食堂條件普遍較差等”,魯昕介紹。會議通報了3月至今“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國家試點省份有關事件”,涉及食品安全、資金安全等多個方面。
通報的問題包括:3月29日,貴州省織金縣八步鎮中心小學1748名學生在食用學校發放的早餐后,86名學生身體出現不適,經衛生部門逐一排查,28名學生有疑似食物中毒癥狀,住院治療。《新京報》于4月1日反映廣西那坡等地補助被供貨商和學校套利,以及4月19日,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欄目反映的“陜西商洛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試點仍未開始”的問題也在會議上通報。
更令一些地區負責人“如芒在背”的,是一份同時在會議上通報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監督舉報電話反映問題的情況說明”。這是一份可直觀呈現各個試點省份舉報數目的材料:“反映政策未落實(未開餐)的來電、來信27個,舉報最多的省份依次為河南10個、甘肅5個、四川4個;反映學校提供的食品質差量少的來電、來信20個,舉報最多的省份依次為河南4個、甘肅3個、云南2個……”
“坦白地說,這樣一份‘榜單’,讓很多地區的負責人心里并不好受,但這可以督促我們將工作做得更好。”“點多、面廣,情況復雜,工作難度大、關注度高,哪個地區把工作看得過于簡單,哪個地區就很難開展好這項工作。”會議上,與會代表達成這樣的共識。
解決問題來不得半點怠慢與推諉
如果說公布各試點省份舉報情況“榜單”令一些地區警醒,那么,會議特別安排了媒體集中曝光的省份,報告相關事件的調查及核實情況,就更彰顯了政府要求各試點省份在解決問題時來不得半點虛假與推諉的力度與決心。
“盡管經鑒定,該事件為非食品安全事故,屬個別學生對牛奶不適引起的心因性群體反應,但我省從中得到了一次‘實戰演習’的機會。省學生營養辦要求各地從中吸取經驗教訓,舉一反三。”貴州教育廳廳長、貴州省學生營養辦主任霍健康說。
記者了解到,每一件媒體曝光或地方上報的事件,各級學生營養辦都在第一時間實行介入調查,調查結果向社會公開。而且,針對已經發現的問題,各地都推出一系列整改措施。如,在確認企業供餐不衛生后,云南鎮雄縣對承包企業責令停止供餐,并作出以貨值金額5倍的罰款處理,對相關學校負責人分別給予相應處分;核實媒體報道有出入后,廣西進一步排查試點學校,及時向媒體通報情況。
記者同時了解到,就在本次會議召開前,《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應急處理暫行辦法》剛剛印發。該辦法旨在規范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增強應急處置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我國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以來,如何讓國家補助切實變為孩子們碗中的飯菜,同時保障營養餐供應的安全,成為輿論關注焦點。最近一段時間來,一些地方在實施營養餐計劃時出現的一些問題引發公眾擔憂。這也提醒有關部門,必須重視其中存在的問題。
在全面落實計劃中不斷解決新問題
記者了解到,實施營養改善計劃的680個國家試點縣,全部都在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這些地方財政能力與基礎條件都相對薄弱。試點學校在較短時間內從教學管理轉向教學與生活管理并存,的確存在諸多困難。
觀念與認識上的進一步統一是個首要任務。湖南教育廳副廳長、省營養辦主任楊定忠指出,“據我們了解,各縣市政府對中央實施營養改善計劃的思想準備不足,對營養改善計劃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畏難情緒與等待觀望思想不同程度存在,甚至有的認為當前政府投入的重點應該放在改善農村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完善學生食堂等配套設施上。同時,廣大群眾對實施營養計劃的預期較高,部分群眾對實施營養改善計劃有誤解,認為是黨和政府的扶貧措施,是幫群眾減輕負擔,希望國家把學生一日三餐都管起來。”
食品安全保障的難度增大也是各試點省份面臨的普遍問題。云南教育廳副廳長、省營養辦常務副主任鄒平介紹,“由于學校食堂存在一定缺口,工作人員不足,特別是非寄宿制學校大部分還沒有食堂,一些地方雖搭建了臨時的伙房,也存在后勤人員不足或新招的工人還需要培訓和學習的問題,在食堂管理、食品采購、加工等環節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楊定忠也指出,“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是大規模的集中供餐,食品通過市場采購,學校面臨的市場環境復雜,食品安全問題可能存在于食品生產、銷售、消費、管理等各個環節,即使是知名食品生產企業也難保萬無一失。”
資金的保障更是考驗各試點地區工作效果的關鍵問題。霍健康指出,“中央下達的50天資金只能使用到本月中旬,新的資金亟待下達”。楊定忠也指出,“營養改善計劃要求按照‘保本不盈利’的原則實施,但實際發生運營成本沒有解決途徑。如采用食堂供餐模式,學校新增工作人員的工資福利,運營過程中燃料、水電費等沒有來源。如采用企業供餐模式,企業倉儲、冷藏設施和設備、人員投入及相關稅費與交通運輸成本等費用沒有來源。”
為此,魯昕強調,公共服務體系建立需要過程,政府履行公共職責的能力需要在生產力發展、社會進步過程中不斷提高。我們要不斷研究新問題,不斷解決新問題。
2011年底,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學習培訓會議在中部片區、西北片區、西南片區分別召開,將各地教育和財政負責人集中培訓。培訓會議上,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田祖蔭的一番話說出了面對困難時各地區、各部門應有的態度:“全面落實營養改善計劃雖然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問題,但不能因為情況復雜、難度大就停滯不前。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干的是今天的事兒,但是在為明天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