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師宴”不應淪為“擺闊宴”
江蘇天一智能設備有限公司
隨著中高考結束,“謝師宴”悄然火爆。上海不少酒店為“謝師宴”忙得不亦樂乎,要提前一個星期預訂。然而不少老師卻視“謝師宴”為“甜蜜的負擔”。他們認為,“謝師宴”隨著商家的炒作,奢侈之風越來越盛。既增加了家長支出,也讓老師左右為難。
古人總結人生三大快事“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時至今日,由于高考入學率的提高,高考才落幕,一些考生家長就已開始為孩子們籌備起了謝師宴。吃一頓飯,喝一頓酒,尊師重教、好客宴請本無厚非,可惜如今的“謝師宴”互相攀比,比的是誰的排場大、檔次高,成了家長物質和臉面上的“擺闊宴”。
謝師未必設宴。古人也重謝師,臨別做詩,對老師行禮,都是通常的謝師行動。今天,學生對教師最好的答謝應是發憤學習、成人、成才。但在市場經濟大潮的刺激下,謝師之舉已變了味,不僅高考之后要擺“謝師宴”,甚至連中考也擺“謝師宴”,甚至小學升上好初中也要擺“謝師宴”。熱衷于擺“謝師宴”不外乎有兩種情況:其一,是真心實意致謝,心里總認為不請老師“撮一頓”無法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其二,是隨大流謝師,別人都請,如果自己不請的話,感覺面子上掛不住。赴“謝師宴”的老師同樣存在兩種情況:第一,盛情難卻,推之不恭;第二,不吃白不吃,對于家長的做法受之坦然。本來,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孩子有“出息”了,自然離不開學校和老師的培養,自覺面子“有光”的家長高興之余請老師一起“坐坐”無可厚非。但是,“謝師宴”呈現出“變味”的跡象,不但鋪張浪費、互相攀比,有的更出現了公款吃喝、借孩子升學之機斂財的現象。其實,無論是出于什么想法,“謝師宴”都會給當事雙方帶來一定的不便。
“謝師宴”似乎已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矩——擺才是正常的,不擺倒是反常了。常言道: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學生感謝老師,從個人感情來說實屬必要,但感謝并非就是吃、喝、玩、樂,還可以有其他的方式,比如送點自己做的禮物。但中國人宴請之風向來較盛,其中也不乏一些家長借“謝師”之機炫耀財富、權力,將謝師宴擺成了“擺闊宴”。此外,商家在畢業季節前后大肆炒作謝師宴,也從中起了不小的推波助瀾作用。如一些地方的飯店推出的名貴菜肴五花八門,各種宣傳卡、優惠卡紛至沓來,導致“謝師宴”價格行情看漲,部分酒店甚至要提前一周預訂,拋開借孩子升學之機斂財的歪想,其實“謝師宴”的最大利益獲得者應是商家。
謝師宴盛行,給師生情籠罩上物質化和庸俗化的陰影。其實“謝師宴”,只要不是那么鋪張、出格,相互攀比,想想其初衷和意義所在,想必你也會給予寬容對待的。但“謝師宴”辦成“擺闊宴”,成了變了味的“最后晚餐”,估計很多人不會需要如此“謝師”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