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8日,“水木清華”三大熱帖是“現在最后悔的就是本科時沒有談戀愛”、“絕世四大美女,看了保準有反應”、“對女孩征gg的一點思考”
實習生 高欣藝 任偉嬌
一年前平均每天發帖超過10個的“水牛”小侯,如今在網上一言不發。
小侯是2003屆清華的本科畢業生,曾是“水木清華”著名的八大版主之一。本科四年發帖量過萬的他,如今只愿做個“潛水員”:只瀏覽、不發言。
和小侯一樣,曾是“人大在線”資格最老的版主的林恩恩,現在也對BBS沒有了熱情。
“發帖沒有多少人回應,還有什么意思呢?”小侯說。
“現在上BBS,很多人主要是為了交朋友。不像以前,交流思想是主要的,交友只是副產品”林恩恩說。
當年江花紅勝火如今熱帖競風月
2006年6月28日,星期三,一個普通的日子。
“水木清華”三大熱帖之首(按點擊率排序)是“現在最后悔的就是本科時沒有談戀愛”,第二名是“絕世四大美女,看了保準有反應”,第三名是“對女孩征gg的一點思考”。
同樣的時間,打開“天地人大”主頁面,三大熱帖分別是“我好像在不知不覺中喜歡上師兄了”、“第一次沒主動要求就有人送傘”、“因為不想錯過,已經開口N次了”。
不同的高校,不同的BBS,熱門話題卻驚人地相似。
時間倒回至1995年8月,“水木清華”剛剛建成,這是中國教育網的第一個BBS。從1997年到1999年,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國內各大高校紛紛效仿“水木清華”搭設自己的BBS平臺。
在那個互聯網剛起步的年代,高校BBS成了網上眾多社區中最有人氣的地方。
“在‘人大在線’最熱鬧的季節,那些溫文瀟灑的儒俠、張揚不羈的刀客、獨步江湖的游俠聚在了一起,為了義氣和友情,為了求而不得的愛情或迷茫不定的前程,對酒放歌,豪氣橫生,在杯酒昏然、舞影紊亂中更留下了一些更誠實更沉默更固執的文字,永遠是我們揮之不去的記憶。”
這段話來自2001年“天地人大”的風云人物———土人郁悶生寫的《我們需要一個江湖》,他把那個時代的BBS稱作一個江湖,“這里年輕人或文或武,各執刀筆,置天下于心間,放胸懷于四海,把青春的一切化作屏幕上的文字。”
曾經熱鬧的江湖過后,卻是大學BBS集體沉寂。
“現在大學BBS的亮點變少了。”《南方周末》視點版的一名編輯說。他負責一個名叫《網眼》的小欄目,每周對網絡上有價值的話題進行點評。2004年10月21日,《網眼》刊登了南京大學“小百合”的帖子,從此,高校BBS的聲音在《網眼》上銷聲匿跡。
年年歲歲人相似歲歲年年話不同
2005年3月16日,清華校外的BBS用戶突然發現他們無法正常登錄了,進站公告宣布,“水木清華”BBS由開放型轉為校內型,限制校外IP訪問。
同月,北大未名、南京小百合等知名高校的BBS紛紛轉型為校內BBS。
一時間,高校BBS訪問量驟降。以“水木清華”為例,2004年奧運會期間,同時在線人數曾超過20000人,轉型后則只能維持在3500人左右,不及原來的20%。
在限制校外IP訪問之前,經常登錄的網友大致可分為三類:本校學生、離校校友,還有相當一部分來自社會。
而高校BBS轉為校內型之后,除了本校學生,另外兩類網友的發言都會受到限制:社會網友只能在征友版、二手市場版等版面上發言;離校校友只多了在各自院系版面上發言的權利。
“學校期望它成為校內學生交流的平臺,可‘水木清華’發展到第十年,已經不僅是清華的BBS了,它承載的內容顯然比校內學生交流平臺大得多。”小侯說。改回校內網后,水木清華少了許多嘈雜,單純了許多,但也生活化了許多。
與“水木清華”的轉型不同,中國人民大學“人大在線”選擇了離開,他們申請了一個一級域名,并將服務器搬離了校園。
從此,“人大在線”在校內的瀏覽速度明顯下降,在線人數下滑。同時,“天地人大”———人大的另一個BBS———在校網絡中心幫助下建立起來,在這段時間內人氣迅速上升。
“我在‘人大在線’上尋找心靈的歸宿,在‘天地人大’上生活。”林恩恩說,“在‘天地人大’,大家信息化、娛樂化,卻沒有思想碰撞。”
“版主們私底下開玩笑說,現在的‘天地人大’就是風花雪月。”“購物天堂”版版主說。在“天地人大”的284個版面里,永遠火爆的只有三個———“戀之風景”版、貼圖版和“友你友我”版。
高校BBS上每天過多的討論輕松話題,已經讓一部分老網蟲不想再發起有深度的討論了。“在BBS上,現在的大學生好像不會用文字來吸引人,而是用各種漂亮的照片、搞怪的或酷酷的文字來吸引大家的眼球,提高點擊率。”林恩恩說。
高校BBS的娛樂化并不是學校管理者們愿意看到的。“大學是一個促使人凝重和深沉的地方。大學生不能太膚淺、太浮躁。BBS娛樂化的傾向,需要引導。”中國人民大學黨委負責學生工作的高祥陽老師說。
他的期望,顯然與BBS如今的表現格格不入。
但“天地人大”新上任的版面部副主任ziliu卻不愿意“凝重”、“深沉”。“現在大家學習、工作都很累,上網本來就是為了放松心情,沒有誰愿意關注沉重的話題。”“天地人大”前站長xning說:“高校BBS的娛樂化是社會娛樂化在年輕人當中的具體體現。”
昔人已經博客去此地空余歌舞場
“事實上,博客時代已經來臨。”《南方周末》視點版的編輯說。6月29日的《網眼》欄目,搜集來的所有話題均來自博客。
2005年12月,據《華西都市報》的報道,中文互聯網上的博客站點已達到3628萬,博客人數達到1600萬。根據博客搜索引擎Technorati在2006年2月的統計,全世界每日發帖120萬篇,相當于每小時5萬篇。
雖然“水牛”林恩恩不愛在BBS上發言了,但她現在找到了另一個說話的地方。“我現在上網,就喜歡看別人的博客,他們都是以前活躍在各高校BBS上的原創寫手。他們的思想并沒有消失,只是換個地方發表而已。”
自從“水木清華”轉型之后,小侯也開了自己的博客,“里面記錄了很多‘水木清華’的往事”。
“打開他們的博客,你依然能夠讀到大段大段的原創文字。”林恩恩一邊說一邊打開自己IE的收藏夾,“一篇文章,你發表在論壇上,如果沒人回,你就不知道別人看過沒有。但如果發表在博客上,自己就可以看到瀏覽量了。”
當BBS回歸它本來的定位———電子布告欄之后,“它首先需要滿足人們海量的信息需求。”xning說。他認為,當人們的情感需求在BBS里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轉移到其他地方,比如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