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只有在自由的天空才能發光,到了地上就成了冰冷的隕石,和普通的石頭沒有兩樣……學校只關心學生的分數,對學生心理和思想的了解卻幾乎是一個空白……這是今年高考中,河南一考生蔣多多,寫在考卷上的“抗議”。除此之外,她還把自己的筆名“碎心飛魔”寫到密封線外,所有試卷用雙色筆來寫。她這樣做的目的,竟是希望各科成績為零,以引起社會重視……
新聞看后,我首先想到的是,十年文革,曾經也有一考生,在高考試卷上,給省委書記寫了一封信。他就是張鐵生。1973年,正在遼寧省興城縣白塔公社棗山大隊插隊的張鐵生被推薦參加大學考試。6月30日,在理化考試時,他僅做了3道小題,其余一片空白,卻在試卷背面給“尊敬的領導”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張鐵生訴說他因不忍心放棄集體生產躲到小屋里去復習功課,而導致文化考試成績不理想。同年,張鐵生被鐵嶺農學院畜牧獸醫系錄取。“四人幫”一伙對張鐵生交“白卷”的行為贊不絕口。1975年,四屆人大在京召開,張鐵生當選全國為人大常委。
歷史競是如此的驚人相似。只是張鐵生因為在考場上的一封信,改變了他人生的命運。而今天,面對河南考生蔣多多的另類答卷,改卷老師將其試卷按違規處理,取消該學科考試成績。感到十分的欣慰。在徹底否定文革,改革開放快三十年,高考制度恢復也快三十年的今天,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時代再也不需要“白卷”英雄。
今天,二十一世紀,經濟發展日新月異。經濟科技的競爭日益激烈,而這種競爭,以創占人才的高地為最前沿,最關鍵。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努力學習文化科學知識,掌握先進的文化科學知識,成為祖國建設的有用之才,既是祖國的期望,人民期望,父母的期望,更是自己的職責和義務,也是時代對青少年的要求。每一個青少年,當他脖了上掛著紅領巾的時候,他就宣誓過:為了共產主義事業,時刻準備著。沒有全面的、深厚的科學文化知識,又如何時刻準備?
很難想象,一個不學無術的人,一個不全面發展的人,能夠正確地面對社會賦予的重任,面對飛旋發展的時代,能夠從容不迫地面對。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在紛繁復雜高難度的知識經濟發展的今天,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高新技術產業成為新的支柱產業。一個不敢考大學,不敢參與競爭的人,一個為了渲瀉個人情緒而不遵守社會契約,采取偏激行為的人,能夠成為這個時代的弄潮兒?能夠成為遵守社會公共秩序的文明社會人?一個置父母期望于不顧,置老師的期望于不顧,面對自己人生的第一次重要選擇-----高考,面對迎接祖國和人民的挑選--------高考,采取不當的偏激舉動的人,難道是一個對社會、對父母、對自己負責任的人?一個個人主義至上,沒有責任感和不敢負責的人,又如何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
誠然,今天的高考制度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弊端。在高考指揮棒的指揮下,現行的中學教育也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弊端。但是,因為有弊端而采取放棄與拒絕的所謂抗議行為,是不正確的。因為它不是建設性的和真正的負責任的體現,而是一種消極、一種怠工、一種破壞。在當今這個各類矛盾紛呈的時代,高考仍是一種為絕大多數人接受的公平、公正競爭的社會制度。如果沒有了高考,沒有高考這樣的公平競爭制度,我們又憑什么去讀大學?曾經我們取消過高考,憑推薦上大學,那個特殊的時代,能夠推薦上大學的是誰?如果我們今天也來一個推薦,能夠獲得一個公平公正的推薦機會,有大學讀的又會是哪些人呢?我想不用我說,蔣同學也會知道。
當年的 “白卷英雄”張鐵生,文革后成為階下囚。出獄后,張鐵生和另外三人創辦了飼料公司,有了自己的飼料品牌。一年后,張鐵生的天地牌飼料在沈陽站穩腳跟。目前,53歲的張鐵生除擔任集團公司商政總監外,還兼任監事會主席。而目前他所在的公司凈資產過億元,是擁有17家子公司的大集團。張鐵生已是千萬富翁。在市場經濟的今天,張鐵生在市場的大海中,成為了弄潮兒,成功者。他適應了這個時代,時代使它成為了幸運兒。
事實已經明證:時代不需要“白卷英雄”,它需要的是與時代緊密的結合溶為一起的智者,需要在時代的風云中能夠鑄劍為犁,叱咤風云的能人和精英。需要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繼承者、創造者和開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