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自己的女兒漸露青春期的叛逆特征,一位母親受到一本書的啟發,決定與上高中的女兒簽訂“青春期性教育協議”,以幫助女兒安全渡過青春期。
“女兒應主動學習各種科學知識,包括性知識;母親也要不斷學習改變相對滯后的性觀念……”雖然6項條款的協議內容并不最為前衛,但這位母親開明的做法立刻贏得網友的一片喝彩,并就中國家庭的性教育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性教育方面的專家表示,母親與女兒簽訂“性教育協議”的做法,且不說它是不是最好的方式,但該行動至少表明了這位母親重視女兒性教育的態度。除了協議之外,父母還應該與子女解釋協議背后的科學道理,化“生硬”為“生動”。
[事件回放]
“甲方乙方”簽下特別“協議”
昨天,筆者在一熱門網絡論壇上發現了名為“火星來的公主”的一則發帖,該文以一個母親的口吻,發表了一份母女之間的“青春期性教育協議”。母親為“甲方”,女兒為“乙方”。
該“協議”共有6大條款:
●母女倆把《中國式性家教:青春期版》這本書共同作為學習“教材”,活學活用。
●女兒身心都處于青春期,各種知識經驗缺乏,應主動學習各種科學知識,包括性知識,并要主動向母親咨詢。母親也要不斷學習改變相對滯后的性觀念。
●女兒在學習階段不能背著父母交男朋友,但可以與談得來的男生交往,母親不得干涉。
●母親在家庭內也應守法,不得私自拆閱女兒書信(包括網上信件),不得未經女兒允許,私自看女兒的日記。
●在必要的時候,母親應該向女兒講解生育知識和介紹避孕措施。
●女兒不得登陸黃色網站或瀏覽黃色資訊及閱讀黃色書刊。若想進一步學習有關青春期性知識,母親與女兒一起登陸專門為青春期少年及其家長創建的———青春期網站及其他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網站。
這位母親在網上的文章中稱:作為一個青春期少年的母親,為了女兒的健康成長,她一直在不斷地尋找有關青春期方面的書籍,尤其是青春期性教育的書。近期正好買了一本難得的好書,一口氣讀完后,把書給女兒看。出乎意料的是,女兒不僅認真地看完了這本書,而且歸納出好多條心得體會,還列出了一些疑問等。
在與女兒共同閱讀、溝通、探討青春期性問題的第三天,母女倆簽訂了這份“青春期性教育協議”。母親表示:“為了讓更多的青春期少年在健康的環境中安全度過青春期,決定在網上公布我與女兒簽訂的‘青春期性教育協議’。”
一本書催生母親“奇招”
筆者獲悉,發帖者“火星來的公主”并非文中提及的母親,而是這位母親的侄女,供職于某網站。這則協議是“火星來的公主”的姑媽和表妹的“作品”。與大多數家庭的父母一樣,面對即將升入高三的女兒,這位母親擔心其早戀,時刻繃緊神經嚴加看管,這也讓處于青春期的女兒產生了逆反心理,母女間的關系因此日益緊張。
一天,母親看了一本名為《中國式性家教:青春期版》(海天出版社)的書籍,很受啟發,便突發奇想,不如母女間簽訂一份性教育協議,雙方根據協議溝通豈不更好?在獲得女兒的同意后,母女兩人都在協議上簽了字。
對采取“協議”的形式,“火星來的公主”表示,協議能在雙方都接受的前提下達到一種溝通和克制,并通過協議的約束來形成一種習慣。據了解,協議簽訂后,母女兩人都遵守其中的規定,在面對問題時,由對立轉變成共同探討,母女的關系也不斷融洽。
[網友反應]
“協議”帖吸引近2000條跟帖
“協議”帖公布后,立刻就吸引了近2000條跟帖,從而引發家庭“性教育”的焦點論戰。幾乎所有網友都盛贊這位母親的開明做法,并對她的女兒表示了羨慕。網友“zhaoping”說:“母親與女兒簽訂‘性教育協議’比較新鮮,一般中國人的家庭從來不與孩子談性的,在人們的潛意識中,性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而這位母親真是太開明了。”
網友“風無淚兒”則表示,“性教育越早,發生性行為越早。這是很多父母不敢與孩子談性的原因之一。父母們總認為,自己不與孩子談論這方面的問題,孩子就不會對性產生興趣,也不會誤導孩子。而事實卻恰恰相反,越是不講,孩子越好奇,越對性感到神秘,于是自己私下去了解探索,這種自發的行為就包含著危險。”
“做家長的要陪著孩子一起成長,性教育也是一門課程。”網友“知足9常樂”認為,為了孩子將來的幸福,“性”應該成為家長與孩子共同學習的課程。
[專家觀點]
性教育是孩子與父母的共同課題
對于這份“超人氣”的“性教育協議”,筆者昨天采訪了亞洲性學聯合會主席、上海大學社會學系的劉達臨教授。劉達臨表示,“性教育協議”是對性教育重視的表現,且不說它是不是最好的方式,但從行動上表示了重視的決心。“性教育是心靈碰撞的問題,不是一紙協議就能夠完全解決的,‘規定不能替代道理’。除了規定之外,父母還應該與孩子解釋規定背后的道理,化‘生硬’為‘生動’。”
劉達臨認為,隨著受教育者年齡增長,性教育不僅要靠學校,更重要的是靠父母的言傳身教,以及同齡人之間的伙伴教育。但是,如何將“性”告訴孩子,一直都是家長和老師最為尷尬和頭痛的問題。
“羞于回答和居高臨下的說教是中國父母慣常采取的方式。”劉達臨表示,在性教育的過程中,父母首先要受教育,對性教育的重要性、方式和孩子心理發展規律都要有所了解。
“至于涉及到性知識教育問題時,父母的態度要比講出的知識本身更重要。”劉達臨舉例說,如孩子提出“我是怎么生出來的”問題時,父母首先不能羞于回答,以讓孩子覺得神秘,也不能責怪孩子胡思亂想,更不能撒謊欺騙孩子,而是應該用一種簡單、科學的方法回答,比如“你是爸爸媽媽愛的細胞組合而成,從一個通道里降生出來的。”同時,他還認為,性教育也是對孩子的人格教育,父母不能將性與品行惡劣聯系起來,不要傷害孩子的感情。
[延伸調查]
談好性教育,先要有好書
“性教育協議”的啟發來源于一本性教育書籍。劉達臨教授表示,性教育書籍可以成為孩子和家長共同學習的教材,具有很強的啟示作用,甚至能夠成為家長與孩子間溝通的橋梁。而是否能敏感地抓住青少年關心的問題,達到真正平等而非說教的形式,則是判斷這類圖書好壞的關鍵所在。
一些網友也對此類書籍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尤其對書的質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是需要作者用心來寫、編輯用心來編、讀者用心來讀的書,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代人的青春和幾代人的牽掛,我們是在與生命對話。”
市場需求量大,但是實際情況并不令人滿意。筆者昨天在上海書城“青春期教育”書欄里看到,性教育方面的書籍被放在一個大書柜中,因為只有六七個品種,顯得有點弱勢。書城的工作人員告訴筆者,此類圖書雖然品種不多,但顧客的關注度較高,且購買者大多是少年和家長,占到了購買人數的2/3左右。工作人員還抽出一本以訪談實錄形式記錄校園性問題的《藏在書包里的玫瑰》(北京出版社)告訴筆者:這本最受歡迎。
“關于孩子性教育問題的書太少了。”昨天,一位正在選購此類圖書的家長告訴筆者,他家正好有一名處于青春期的少年,近期也遇到了孩子咨詢性知識而他和妻子都不知道如何回答的窘境,所以前來購買書籍“充電”。“挑下來,大多數性教育書籍都是從我們家長的角度來看待性問題,很多都是說教式的,真正適合孩子理解和了解自己身體變化的書籍并不多。”
相關鏈接
家長承擔性教育的責任最大某網站近期進行的一次“性教育”調查中,46.82%的受調查者認為,青少年性教育是全社會的責任,其中家長的責任以43.22%遠遠高出于學校所占的9.96%;而對于性教育開始的年齡階段,支持從小學階段開始性教育的人占到了67.58%,28.39%的人表示小學階段年紀太小,從中學開始較為合適,僅有4.03%的人表示了無所謂的態度。
荷蘭兒童6歲起接受性教育在荷蘭人的飯桌上、閑談中,父母都會大方地給孩子解釋性問題。孩子對性器官的認識,如同對手與腳的認識一樣普通。在這樣一個性愛觀念開放的國度,性犯罪率卻遠低于歐洲平均水平。荷蘭未成年少女未婚懷孕率更是處于歐洲最低水平。事實證明,開放的性教育對青少年是種健康的引導。
瑞典性教育從幼兒園開始瑞典開展性教育的時間比較早,從幼兒園開始到高中都有一套系統完整的教育內容和體系。自1976年開始,瑞典少女妊娠和人工流產數字明顯下降,性病和性犯罪發生率也逐步減少,“未婚母親家庭”幾乎全部消失。
美國教授學生安全的性行為美國大多數學校敦促學生將性交推遲到婚后進行,并會告訴學生實行安全性行為的做法。一些學校會提供在何處可獲得控制生育的器具或如何使用避孕套的資訊。而在美國某地鐵車廂里曾有一則廣告,提醒中學生要使用避孕套,畫面是一群天真爛漫的少男少女,題詞很醒目:“if you do,do it right”(如果你要做,就要做得正確)。
□周夏瑩晨報實習生李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