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納稅大戶子女中考加分依據何在?
2006-07-16
大額納稅就可以換取中考加分?荒唐!明眼人看到這樣的新聞都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可是這卻是發生在福建漳州的真實事情。“經漳州市政府辦審核公布的2005年度漳州市民營企業前100名的納稅大戶的控股企業主的子女(外商子女也參照本規定執行),可享受加20分(課改實驗縣13分)的照顧。”(7月13日《海峽都市報》)

  就在今年各地高考考生及家長發出“裸考”疾呼,香港幾所大學發出拒絕“加分”、只看考卷分數的宣示之時,這樣一個明顯違反教育公平性原則的加分政策,卻仍然為漳州市中考招生所采用。分析這條政策出臺的背景不難發現,民營企業是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來在沿海地區,非公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比重上升,能夠提供許多就業崗位,增加財政收入。于是,當地政府就依著這個思路,對非公企業出臺了更多的鼓勵措施。但是,為了經濟增長而打教育的主意,實在是動了歪腦筋。


  憲法第十九條規定:國家發展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提高全國人民的科學文化水平。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是什么樣的?是屬于全體人民的。所以,它的特征就應該是公平性。非公企業家納稅多,憑借的是他們自己的經營能力,與他們的子女何干?他們的子女是因為比父母是其他階層、其他職業勞動者的孩子多了一種能力應該得到獎勵,還是因為他們是弱勢群體所以應該得到特別照顧?按這樣的加分政策而進入更好高中的這部分非公企業家子女,是不是等于享受了特別為他們開辦的更優質的教育,而這種教育難道不是靠全體納稅人的錢來養活?那么這樣的教育還是全體人民所平等享有的嗎?這樣的教育還是“人民滿意的教育”嗎?

  教育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受教育者在入學、升學、就業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權利。這種平等,在非義務教育階段應該是“基于能力的教育公平”,即受教育者根據其公認的受教育能力決定其接受什么層次的教育。但是,這種加分政策明顯侵犯了考生的平等權利。試想,在貧窮的農村,過早地承擔起家庭重擔的少年,可能他所在的學校硬件設施不好,師資配備不齊,忙完家務后拼命讀書,努力了9年,而他卻或許因為一兩分的差距而在中招中被重點高中拒之門外。而那些住別墅吹空調的非公企業家子女,就可能仗著自己父母的納稅額而輕輕松松進了重點中學(我們走過中考的人,對于20分/710分或13分/450分的重要性是十分清楚的)。他們在懸殊的學習條件下讀書、考試,卻享受著截然相反的待遇,平等權利何在?


  對教育來說,孩子對價值認知便成了金錢本位。記得小學的《思想品德》課本上有這么一段話:“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可是,現實的教育中,孩子們卻得到了這樣一條信息——“滴父母的汗,吃父母的飯,自己的事父母干。只要靠祖上,中考就能當好漢!”——這與《思想品德》課本所論完全相反。政府為了本市的GDP,根本沒有顧及孩子的精神文明教育,這種GDP至上的思維模式是改革期社會意識的發展沒有跟上社會存在的結果,而身為成人的教育者竟偏偏對這個弊端視而不見,反而跟著腐朽的社會文化走,這是教育的悲哀,真乃“師道之不復也”。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該加分政策下另一條同樣加分幅度的政策:獲得福建省見義勇為先進分子或其子女、烈士子女等可享受加20分(課改實驗縣13分)。見義勇為者是社會應該褒揚的,他們的家庭是弱勢群體,他們是流了血的,這樣的加分是絕對應該的。可是多納稅就能換來加分,實在給人以精神、鮮血、勇敢與金錢同價的感覺。社會主義榮辱觀告訴我們,“以艱苦奮斗為榮;以辛勤勞動為榮”。而這項政策的執行,卻恰恰反映了相反的榮辱觀——拜金主義的榮辱觀,如何讓下一代成為艱苦奮斗、崇尚勞動的一代?


  從非功利的價值上來看,教育應該促進社會平等和社會穩定,給人提供公平競爭,向上流動的機會,幫助弱勢者改善其生存狀態,而被視為實現社會平等的“最偉大的工具”。而這項政策的實行,卻阻礙了處于社會底層的弱勢群體的子女向上流動的機會,必然使貧富差距更加拉大。這與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背道而馳的。

  一個服務型政府,它縱然掌握著中招管理權,但仍然只是起到“裁判員”的作用,在中招過程中按人民的意志制定規則,并監督執行即可。凡是與中招沒有關系的事項要干預中招,就應該通過行政聽證等制度讓廣大人民選擇。這一明顯違法違憲的政策,本質就是政府的權力尋租——通過將所擁有的中招管理權施與小部分人好處(卻有害大部分人),來獲得自身所需要的高GDP額。它的出臺,與政府職能轉變緩慢,行政制約因素的缺失有很大關系。

  據此筆者認為,此項政策若繼續實行,危害極大,勢必造成價值缺失,榮辱錯位,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多。請不要再人為地用銅臭污染潔凈的校園。引用圣雄甘地曾對印度當政者說過的一句話作結:“在做出任何決定之前,想想你見過的那些最窮困者的面孔,想象你的決定將會給他們帶來什么好處。”

  


  



來源: 紅網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